恶臭气体作为世界七类环境公害之一,从大气污染中单独分离出来,说明其具有自身的特点。
- 易挥发性:人通过嗅觉器官感觉到臭味物质的存在,是由于气味物分子或微粒运动到达嗅觉器官的结果。一般来说,蒸气压大的物质具有更为强烈的气味,但也有少数例外,如香猫酮和混合二甲苯麝香,在Pa(相当于1ppM~0.1ppM)蒸气压下也有强烈的气味。
- 易溶解性:一般气味大的物质是溶于水和脂肪,能够渗透嗅觉器官绒毛周围的水性黏液,然后穿过多脂的绒毛本身而产生嗅觉作用。
- 吸收红外线能力强:有气味物质能强烈地吸收红外线。气味物质对红外线的吸收波段可以决定它的气味。其原理与物质对可见光谱的吸收波段决定该物质的颜色类似,物质对某波段光的吸收是由于物质分子振动与光振动之间相互干扰的结果,气味物质对某红外线波段的吸收,也说明了该物质具有相同频率分子内部振动。但是还没有充分理由说明为什么气味物质对红外线吸收波段的吸收比对紫外光和可见光吸收波段的吸收更为明显。石蜡油及二硫化碳例外,它们有气味,但对红外线基本不吸收。
- 丁铎尔(Tyndoll)效应:气味物质,例如丁香酚、黄樟脑等,当测定它们在甘油、石蜡油或水中的溶解度时,发现在曝光以后,显示出丁铎尔效应,也就是当一束紫外光通过溶液时,由于被溶质微粒散射,呈现出乳白色。
- 拉曼(Raman)效应:当一单色光(例如从汞蒸气灯发出的绿色光)被一种纯物质散射时,散射光的波长总是大于或小于原来单色光的波长,这种效应称拉曼(Raman)效应,其波长变化的量称为拉曼位移。比较甲基硫醇、乙基硫醇、丙基硫醇及戊基硫醇的光谱,可以发现它们都有2567~2580的拉曼位移,它们都有类似的强烈臭味。其他不具有该数值拉曼位移的物质,没有硫醇的特殊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