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 进入商铺
2018/7/5 11:01:12城市交通汽车化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外,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交通质量、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生态环境等带来不利影响。就道路交通安全而言,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11~2014年,交通事故平均每年发起数量超过19万件,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年均超过5.9万人,直接财产损失年均超过10亿元。就2016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就达到了212846起,直接财产损失12.1亿元。由此可见,保证汽车安全驾驶,加强汽车安全驾驶应急处理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1 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因素
实践调查与理论研究发现,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因素又很多,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可概括成人为因素与汽车自身因素两大类,其中人为因素有可分为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两种,具体分析如下:
1.1 人为心理因素。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驾驶人员的心理状况与汽车驾驶安全存在直接影响。例如,当汽车驾驶人员具备较好的心理状态时,其思路较为清晰,头脑清醒,态度端正,面对复杂路况或道路行驶障碍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在行动上快速反应,从而保证驾驶安全;当驾驶人员(尤其是长途运输驾驶人员)具有较好的情绪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枯燥的工作,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提升驾驶安全性;当驾驶人员具备丰富的驾驶知识与经验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保证驾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1]。
1.2 人为生理因素。在汽车驾驶工程中国,对教师人员感官(眼睛、耳朵、鼻子等)的灵敏性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教师人员通过感官感知获取各种信息,包括道理路况信息、车辆自身行驶情况信息等等,并通过神经将信息传递给大脑,由大脑进行信息分辨与处理,下达命令并由四肢执行命令[2]。与此同时,由于驾驶姿势相对固定,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对驾驶人员肢体行动能力会产生一定影响,要求驾驶者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与精神力。一旦驾驶人员出现视觉疲劳、身体行动迟缓将出现安全隐患,引发汽车安全驾驶事故的发生。据浙江省厅交通管理局通报,2017因疲劳驾驶导致事故死亡的人数达到了1077人,占总体的2.5%。
1.3 汽车自身因素。汽车制动与转向装置适量对汽车驾驶安全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通产情况下,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如天气变化、地质地形条件、交通道路环境等,汽车车辆行驶状况将发生变化,需要驾驶者注重汽车情况的观察与控制,对道路驾驶环境具有全面的掌握与了解,并在日常做好车辆养护维修工作。
2 汽车安全驾驶应急处理技术
为提升汽车驾驶的安全性与稳定,驾驶人员应明确认知汽车驾驶及其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汽车驾驶法律法规与要求,并在汽车行驶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首先,严禁酒后驾车。即由于酒精中含有一定的乙醇会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人出现反应迟钝、四肢行动不协调、情绪易冲动等现象的产生,因此在驾车出行之前驾驶人员不能饮酒。其次,不可疲劳驾驶。当人睡眠不足时,会出现精力不集中、意识模糊等现象的产生,从而以导致汽车安全事故的产生。对此,驾驶人员尤其是专业司机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与良好的睡眠质量(7~8h左右);注重饮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断提升自身体质;提升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采用激趣法进行身心的调控,战胜疲劳;在发生疾病、身体状况不佳时,影避免驾驶行为的产生;可利用疲劳预警装置提醒自己进行适当的休息。
此外,严禁超载、超速。当汽车超载时,将对汽车制动性能带来严重的影响,严重者导致汽车刹车失灵、汽车方向难以控制等问题的产生,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产生。与此同时,当汽车超速时,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将难以控制汽车行驶状态,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产生。对此,驾驶人员应严禁超载超速行为的产生。通常情况下,再高速行驶时需保证车辆时速在100km/h以内,并与前车保持100m以上的距离;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如雷雨天气、大雾天气,应打开汽车雾灯、前后位灯、近光灯等,并控制速度在60km/h左右。
另外,在汽车行驶之前,需做好汽车检修与日常养护工作。包括汽车轮胎检查、油液检查、底盘检查、油箱盖检查等等。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需时刻观察汽车变化情况,根据汽车变化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保证驾驶安全与稳定。
汽车安全驾驶是保证汽车使用安全,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人为因素占据重要比例。对此,驾驶人员在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事,应时刻保持警惕,丰富实践经验,严格遵守有关制度与规定;政府以及道路交管部门应加大教育宣传与监督管理力度,提升公众意识,规范公众行为,从而保证汽车驾驶安全,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