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塑料低温脆化物性实验室的风险识别与防范对策

上海祥微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2019/5/14 10:16:53

塑料低温脆化物性实验室的风险识别与防范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检验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检测检测结果的质量, 直接关系到被检产品的销售及其生产或经销企业的运作, 低质量的检测结果也会给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有效执法带来麻烦, 从而使实验室公信力受损、承担连带经济责任, 甚至连带法律责任。加强对实验室自身的风险防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 实验室在日常工作中, 主要面临哪些方面的风险呢? 归纳起来, 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

(1) 法律方面, 例如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擅自篡改检测数据;

(2) 质量责任风险, 也即质量管理风险, 例如不按规定进行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检定;

(3) 安全风险, 例如缺乏信息安全意识, 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保密制度, 以至于让客户的信息暴露;

(4) 环境风险, 例如由于未对电离辐射等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所带来的风险。

1法律风险

主要集中在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不到位, 以至于对法律法规的认知不够明确。正如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主任乔东在出席“2018中国企业信用发展论坛暨第九届诚信公益盛典”时所提到的:很多实验室, 包括我们企业, 特别是企业老板, 他们不太清楚法律的要求。他们普遍认为:擅自修改数据, 仅是违规操作而已, 并没有意识到此举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 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例如:山西省临汾市环保局原局长张文清授意局办公室主任张烨和监测站聘用人员张永鹏在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 对全市6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施干扰近百次, 导致监测数据严重失真达53次, 张文清、张烨和张永鹏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和一年。

2016年发布的《上海市检验检测条例》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由处分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条例的出台, 也从政策法规上, 再一次强调了实验室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2质量责任风险

质量是实验室的生命, 质量责任风险是贯穿在检验检测工作的整个过程中,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合同评审的风险, 例如:检测方法不适用于检测样品、人力资源和设施设备的风险。

样品处置风险, 例如:检测样品信息与检测委托单不符的风险、样品标识、样品的保存时间和方式不符合要求。

仪器设备风险, 例如:仪器设备未完成校准或核查, 生产所用设备和研发所用设备没有明确隔离, 由于不正当使用、搬运或调整导致失准。

试剂耗材风险, 例如:使用无证标准物质、使用过期/失效的试剂耗材。

人员风险, 例如:检测人员资质不足;人员配备不足等。

检验检测方法风险, 例如:未识别样品基质对检测方法带来的干扰;检测方法所执行的标准没有及时地进行有效性查证, 以至于使用已经废止的标准进行检测。

数据结果风险, 例如:人为更改或伪造检测结果。

报告风险, 例如:检测报告未审核签字、可疑值未得到及时报告、报告的信息与原始记录 (或提供的其它资料) 不一致、超授权范围使用认证及认可标识章等风险。

3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 一方面是信息安全风险, 也即保密风险, 实验室人员由于缺乏对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等必要的保密认知, 导致在与客户沟通时泄露其它客户检测过程中提供的样品、文件及传递过程中的信息, 报告和数据信息泄露。另一方面安全风险还存在于物理和化学方面, 由于没有配备合适的安全防护器具而引入的风险, 例如物体打击、化学安全、辐射安全、机械伤害等。

4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一方面表现在环境设施不符合标准要求, 即虽然标准对检验环境有明确规定, 但未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导致环境设施不能满足检验的要求。如:水泥检验的水养护, 水的温度规定为 (20±1) ℃, 超出标准规定的温度范围, 对检验结果影响就会很显著。

另一方面, 环境风险也表现在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等方面的危害所引入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 (1) 实验室高温、高压气体、电离辐射、水电、水灾、自然灾害等; (2) 实验室意外事件:实验室玻璃器皿的破裂、溶液飞溅、离心时产生气溶胶等; (3) 设施设备运行危险; (4) 化学试剂腐蚀或损伤, 如强酸、强碱、剧毒等; (5) 危害评估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 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案等。

实验室针对以上的风险来源, 可以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价这3个步骤来实现风险评估, 抓住薄弱的环节, 对其中超过风险可接受程度的风险事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 以避免、控制或降低风险, 使其达到可接受的程度。同时, 实验室管理层还应将基于风险的思维融入日常业务工作中, 当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应考虑进行风险评估, 必要时采取应对措施, 以确保管理体系能够地运行, 增强实现既定目标的机遇、预防或减少实验室活动中的不利影响和可能的失败。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应与保证实验室结果有效性相适应。对于超过接受准则的风险, 实验室管理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进行识别、实施和管理。应对措施主要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 减轻风险造成的危害。具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措施。

5实验室的风险识别与防范对策

遵纪守法不仅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更是实验室开展工作的首要前提, 因此, 各级构应通过长期、有效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贯, 时刻提醒相关从业人员要遵纪守法, 同时不断通过各种案例分享来警醒从业人员一定要警钟长鸣, 一切工作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开展, 违规的工作, 坚决不做, 务必引起相关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 不可有一丝的侥幸和懈怠。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