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 >> 进入商铺
2019/12/31 11:56:29作者:Sophie
编辑:Joanna
对于太阳能转换器件和生物成像应用程序来说,使用发射近红外光、具有显著斯托克斯位移且再吸收损失小的材料非常重要。近期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便合成了这样一种新型材料——四元混合巨壳型量子点(InAs−In(Zn)P−ZnSe−ZnS)。这种新型量子点可以实现显著斯托克斯位移,且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可达25%,非常适合应用于太阳能及生物领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单锅连续注射&结构比例控制
合成新型量子点的关键
新加坡国立大学使用单锅连续注射的方法来合成该量子点。
四元混合巨壳型量子点结构
主要成分由内到外比例为1: 50: 37.5: 37.5
合成过程分为4步,由内向外,依次为:
1. 合成该量子点InAs内核
2. 向InAs核反应容器中注射As前驱体溶液、醋酸锌和磷酸氢,完成第2层In(Zn)P壳层的合成
3. 向反应体系注射Se前驱体溶液合成第3层ZnSe壳层
4. 注射S前驱体溶液和醋酸锌完成ZnS壳层的合成
四元混合巨壳型量子点合成过程图示
合成过程中,研究人员会定时从反应容器中取出小部分溶液测量其紫外可见吸光度和光致发光特性来跟踪反应进程,并调整量子点间的结构比例。他们利用HORIBA高能量窄脉宽 Nanoled-440L皮秒脉冲激光光源对样品进行激发,在FluoroLog-3 荧光光谱仪上测试荧光寿命。在新的荧光光谱技术中,FluoroLog-3 系列荧光光谱仪配置CCD检测器新技术,实现快速动态荧光光谱检测,实现实时反应发光测试,分子相互作用的动态检测。
新型量子点材料
助力太阳能及生物应用用领域
终合成的巨壳量子点,In(Zn)P壳层能够吸收400-780 nm的可见光,并将吸收后的能量传递到InAs内核,使其在873nm处发射,进而实现显著的斯托克斯位移和很小的吸收-发射光谱重叠;经统计计算,该量子点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可达25%,这对于近红外发射器来说相当可观,且它在873nm的发射光与硅太阳能电池的光敏响应区匹配良好。并且这一新型量子点为可调色发光,不含有害金属。
种种优点使得该量子点不仅非常适合应用于荧光太阳能领域用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且在生物领域,该量子点也可作为荧光材料用于生物成像,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进步。
该工作以“Large-Stokes-Shifted Infrared-Emitting InAs−In(Zn)P−ZnSe−ZnS Giant-Shell Quantum Dots by One-Pot Continuous-InjectionSynthesis”为题,发表于《Chemistry of Materials》。
>>>> 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
HORIBA Scientific 致力于为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先进的检测和分析工具及解决方案,如:光学光谱、分子光谱、元素分析、材料表征及表面分析等先进检测技术,旗下Jobin Yvon光谱技术品牌创立于1819年,距今已有200年历史。
如今,HORIBA 的高品质科学仪器已经成为科研、各行业研发及质量控制的,之后我们也将持续专注科研领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