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20/3/27 13:24:27当处于水下作业状态的潜水员潜水作业时遇到突发性水下湍流,正确处置方法是抓紧缠绕在身体上的救生绳。并用力反复摇曳,告知水上人员水下发生状况。同时可防止水下流动冲击自身,造成被湍流卷走的状况发生。潜水员还可通过在水下找寻遮挡物物的方法帮助自身抵抗水流。
导管安装 导管应采用直径为25-30cm的钢管,底节长度应不小于4m,中间节2~3m。配2~3节0.5~1.5m的短管,作为调整节。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无明显凹凸,内径一致、其偏差不大于+(-)2mm,接口严密。导管使用前进行试拼和水密性试验,拼接时导管底面应均匀放置枕木,按自下而上顺序编号和标示尺度。导管内部注水,并利用空压机进行打压,压力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打压的同时检查导管有无漏水点。如有漏水点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尽快处理。并上报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超过钻孔深的0.5%并不大于10cm。下放过程中保持导管位置居中,轴线顺直,逐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笼和碰撞孔壁。导管长度按孔深和工作平台高度决定。导管安装后,其底部距孔底有30cm~50cm的距离。水下混凝土灌注 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应检查沉渣厚度,同时对孔内泥浆进行循环。沉渣厚度应满足不大于10cm。如沉渣厚度超出规范要求,则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对泥浆进行检测,孔内排出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粘度17~20s;确保泥浆性能指标符合规范要求。上报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混凝土的首盘量计算 灌注水下混凝土采用内径为0.25m的钢性导管。钢筋笼安放完成后,及时拼装吊装导管,导管下口距孔底约0.3m左右。灌注工作应连续进行,经常用测绳探测钻孔内混凝土高度,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埋深控制在2~6m范围内,采用吊车提升导管。灌注速度宜缓,减少混凝土对钢筋笼的冲击。当混凝土面进入钢筋骨架一定深度后,适当提升导管,使钢筋骨架在导管下口有一定埋深。采用泵送砼,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及和易性,一个孔桩做1组混凝土试件,并根据混凝土灌注情况,随机进行混凝土坍落度检查。施工中尽量减少拆除导管时间,灌注混凝土工作连续进行,并在拌制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搅拌机能力,应能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内灌注完毕。灌注时间不得长于*混凝土初凝时间。若估计灌注时间长于*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就掺入缓凝剂,保证全孔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前灌完。混凝土灌注快达到设计高程时,计算好末盘混凝土数量。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孔桩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单位对孔桩进行超声波检测或抽芯检测,经检测无断桩、夹渣、缩径等现象,各项检测合格后可进行承台施工。
浇筑水下混凝土一般采用水下直导管法施工,它是施工中极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对于诱发灌注事故的因素,在施工初期就应*的清除。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常见的事故有管塞卡堵、堵管、接头渗漏、导管提空、埋管、浇筑串孔等。提前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导管塞卡堵原因分析:个别管节受损变形大、管节间橡皮垫圈凸出于内壁或管内残留混凝土渣未清除干净;导管塞的形状或制作材料不当。圆柱形、木制、钢材等硬质材料制作的导管容易卡堵;开始浇筑时未先浇筑砂浆或砂浆中含有碎石也有可能造成卡堵事故。预防措施:下管前对各节导管认真检查,有条件的做落球试验;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如橡胶空心球塞等做导管塞。开始浇筑时先灌注适量的砂浆。处理方法:如果刚开始浇筑即发生导管阻塞,可判断为球塞卡堵,应及时提升导管,上下来回缓慢升降,如仍不下料应立即拆除导管,然后重新下管浇筑。埋管原因分析:浇筑时间长,先期浇筑的混凝土流动性变差,影响后期浇筑混凝土的流动和扩散;混凝土拌和物落度较小,和易性差,在导管内结成块;导致堵塞;混凝土拌和物在拌制过程中有超径石子,或混凝土拌和站、运输车内的大结块;在下料过程中因进料口把关不严,进入导管形成堵塞;混凝土初浇时,导管下口距孔底太近,空内泥浆郁积厚,导管塞排不出导管形成堵塞。预防措施:先期浇筑的混凝土适宜加缓凝剂,延缓初凝时间;导管底口距离孔底的高度要适当,一般在0.3m,不能超出0.5m;过低则混凝土排出不畅通;过高不容易满足地一次下料导管埋深要求,甚至造成初灌未封底;浇筑时料斗要严格把管,防止超径石子,团块进入导管;清孔时保证泥浆性能良好;防止清孔后孔底余郁积厚度大,同时也能防止浇筑混凝土面泥浆压力大,增加混凝土下料阻力,影响混凝土扩散;组织好各个环节,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