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干扰电疗法-传 统 干 扰 电 疗 法

北京瑞众诚商贸有限公司 >> 进入商铺

2020/5/3 20:29:22

干扰电疗法-传 统 干 扰 电 疗 法(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   

一、物理特性

(一)干扰电流的产生原理

      两种不同频率的等幅交流电同时交叉地输入人体,就会发生干扰现象,产生一种不断变化的综合电流,即差拍(beat),幅度变化的频率即为差频(beat frequency),两种交流电i1和i2的频率f1与f2不同,二者相重合时,向量相加产生差拍。差拍的频率为f1-f2,其固有频率为(f1+f2)/2。

      两组电流交叉形成的干扰电流不仅是幅度的变化,还有旋转向量的改变。因此干扰电流作用的大刺激范围(大电场强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为一方形区域,而是呈四叶形(four-leafed clover);不是在电极下而是在四个电极之间的中央,如图4-3-2。两组电流综合形成的干扰电流的强度比两组中的任何一组电流都大。

(二)干扰电疗法的作用特点

    1. 干扰电疗法是采用4000Hz左右的中频电流,所以具有中频电疗法的一般优点:皮肤的阻抗降低,通过的电流较多,作用部位深;无电解作用;对皮肤的刺激性小,人体能耐受较大的电流强度。

    2. 在电极下起作用的是等幅中频电流,在深部治疗部位和电流交叉处起主要治疗作用的是干扰电流:即0~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

    3. 同时发挥低频电和中频电的治疗作用。

    4. 差频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可避免机体产生适应性。

二、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一)镇痛作用

    干扰电流的镇痛作用比较明显。实验证明,干扰电流作用后局部皮肤的痛阈有显著提高,治疗多种痛症有较明显和持久的镇痛效果。

    临床上常用90~100Hz或0~100Hz扫频及100Hz固频来治疗疼痛。近年来国外有人用小电极、差频为1~5Hz的干扰电流镇痛,产生类似针刺样TENS的效果。

(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干扰电流有明显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动物实验观察,干扰电疗后兔耳动脉有明显扩张。在人体上亦观察到干扰电流作用后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以差频50Hz的干扰电流通电20min后,交叉点处的皮肤温度升高。干扰电流还可通过对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如作用于腰椎旁交感神经链可使下肢皮肤温度升高。近研究表明干扰电流对血流的影响不仅与频率有关,而且与电流量大小有关。他们采用多普勒超声法测定下肢腘动脉或胫动脉的血流量、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测定皮肤血流灌注和皮肤氧张力。结果低差频高电流强度(f0~30Hz,I 35~45mA)使动脉血流增加明显;而高差频低电流强度(f 100~150Hz,I<35mA)使皮肤血液灌注增加明显。作者认为前者是因为低频率干扰电流能提高大动脉的顺应性,后者是通过轴突反射和调节交感神经而增加皮肤血液灌注和氧张力。

(三)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的作用

    由于干扰电流是一种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对运动神经和肌肉组织有良好的刺激作用。与低频三角波电流比较,人体对干扰电流的耐受比三角波显著为好,说明应用干扰电流时,能施加的电流强度大。此外,在相同的电流强度刺激下,干扰电流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比三角波大。

(四)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

 干扰电流的作用部位较深,在电流交叉处的电场强度大,因此在治疗内脏疾病方面,干扰电疗法优于其他低中频电疗法。

   干扰电流能改善胃肠平滑肌的张力,临床治疗内脏下垂、习惯性便秘等胃肠平滑肌张力不足的疾病,效果比间动电好。

   干扰电流刺激盆底肌肉收缩,能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和括约肌不稳(detrusor instability)。常用10~50Hz的扫频。

 (五)对植物神经的调整作用

 有人将干扰电流作用于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人的星状神经节,结果干扰电对正常人血压无显著影响,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改变均不明显(P>0.05),但对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能使之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作者认为干扰电流作用于交感神经节对植物神经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不同差频对植物神经的作用不同,100Hz能抑制交感神经,1~10Hz兴奋交感神经,而20~40Hz能兴奋迷走神经。

 (六)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1969年Nikolova-Troeva *报道用干扰电疗法治疗150例骨折后骨不连。用100Hz差频,电流强度为10~20mA,经治疗后73%的患者终骨折*愈合。以后又有不少报道证实,干扰电流能促进骨折愈合,治疗骨不连、延迟连接和假性关节病(pseudarthrosis)有较好的疗效。 干扰电流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与差频有关。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