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科瑞达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2020/7/31 11:01:36能做4G带宽以上的4家*,keysight,Tek,LeCroy,R&S,这些厂商的实力毋庸置疑,都是*的,至于你问的,有什么不一样,这个问题还是挺大的,我尽我所能,分享分享我知道的,不一样。
1 ASIC工艺不同,keysight使用的是磷华铟工艺,PIn,因为他的前身包含Avago,Avago是一家做光模块的厂商,PIn电子迁移率高而且能够用来做激光材料,因此Avago在这个领域有着*的技术储备,分家以后,keysight继续握有相当的技术,因此就走这一条路线,ADC,HBM,Pre-Amp都是用了这种工艺,速度快,高动态范围。Tek用的是锗化硅工艺,SiGe这个工艺不是很了解,半导体的高手,可以来分析一下,Tek没有半导体产线,他的产线是和TI公用的,自己的ASIC团队,但你需要Foundry来生产,利润必然要被TI拿去一部分。R&S作为欧洲企业,他的ADC使用的是硅工艺,所以R&S没有很高带宽的,目前也就听说有20GHz的,但是其他几家都已经冲着100GHz的示波器去了。力科我不是很了解,没有用过他们的示波器,我对这个公司很感兴趣,希望了解的朋友能介绍一下,下面配个图,谁能解释下,虽然字母不同,但是logo相同,难道力科还给USS NAVY提供拖曳声纳?
2 上面说到了工艺不同,下面说说对示波器的影响,Pre-Amp的影响就是线性度问题,不知道是keysight软件优化的好,还是工艺强,keysight的预放的线性度做的很好,下面的截图,可以对比一下与R&S的相比,两家的模拟前端实力差距。
小scale下,大信号输入,检验Pre-Amp在过载输入的情况下,线性度
keysight的大信号过载输入,非线性控制的很好,至少没有体现在屏幕中
这里没有提供Tek的,因为手头没有他们新的示波器,使用10年前工艺的产品,没有对比价值,总体来说,Tek的前端性能,不会出现R&S这样的问题,但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同样会出现奇葩问题。我就不举例了,因为需要配合有源探头,在某些特定Scale下,信噪比急剧恶化。
3 ADC架构上来说,keysight与Tek很早就开始追求高带宽示波器,因此ADC很早就采用堆叠技术,多片堆叠,这种工艺的难点在于,时钟,时序,以及每一个ADC core之间的线性度问题,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他们都开始使用高bit的ADC来提升ENOB,他们在使用堆叠的同时,单core好像采用了Flash ADC架构,这个不确定,我记得keysight好像是这样的,这种技术的好处就是快,缺点就是线性度差,功耗高,R&S使用的是pipeline结构的,单core,10GSPS技术,两片一起,做到20GSPS,给4GHz的示波器用的。
4 触发上来说,R&S使用的是全数字触发,触发速度快,刷新快,死区时间短,相同的采样,存储深度,测量项下,比Tek和keysight都快,这个在使用过程中,为我带来了很多的快感。见下图,触发快的是R&S,只有一个触发的是keysight的,输入信号相同,都是100MHz 的
相同条件下,触发信号输出给第三示波器,对比触发性能
5 人机工程,keysight的风格我不太能接受,按键少的可怜,一个大屏幕往试验台一戳,工程师在测试的时候,需要的是快速操作,触屏不适合准确的快速操作,如果说适合的,为什么不用触屏打魔兽,打星际?调整marker的时候,只有一个旋钮,使用不是很方便。Tek新的5系示波器和6系示波器,更加的不科学操作设计,系统不能回到桌面,*在示波器的上位机软件当中,截图必须用U盘,否则你很难把文件copy出来,这个设计丧心病狂,菜单风格大转变,屏幕的选项也少的可怜,没有按键,你都不知道很多复杂功能去哪里找。R&S的示波器还是保留了大量的实体按键,操作上来说可以比较快,触屏操作也比较简单,屏幕分区,类似于PS的使用,拖动分区就行,对于示波器的设置,也有很多原理性的框图用来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菜单与输入框,很多参数都通过图形展示其实际意义,人机交互要好很多。
此外,keysight我还要吐槽一下,horizon和vertical的位置旋钮,默认情况下,horizon是delay,vertical是offset,你调整了 这两个东西之后,进行scale放缩的时候,基线会漂移到你不知道哪里去,导致的问题是,你看不到波形,触发时刻到了屏幕以外,很多人用的用的出问题了,问我,我的首先一件事情是,找到触发时刻,找到电压的基线,不止一次遇到类似问题,难道他们的工程师使用时候就这么蛋疼吗,每次都要归零调整。
总结,keysight的示波器,模拟前端强,操作逻辑有些让人崩溃;R&S注重触发性能与人机交互;Tek,近几年不知道在干什么,产品力在下降,操作习惯不人性化。
以上内容包含较多主观意见,仅代表个人观点,我就是个键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