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厌氧反应釜(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ion ,IC),是荷兰PAQUES 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第3代超高效厌氧反应器。
内循环厌氧反应釜与以UASB为代表的第2代厌氧反应器相比,在容积负荷、电耗、工程造价、占地面积等诸多方面,具有的优势,是对现代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一种突破,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进一步研究和开发IC反应器,推广其应用范围已成为当前厌氧处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下年让我们一起来来了解一下内循环厌氧反应釜的结构组成吧
1、IC反应器可以看作是由2个UASB反应器叠加串联构成,高径比一般为4一8,高度可达16一25m。
由5部分组成:混合区、第1反应区、第2反应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其中内循环系统是IC反应器的核心部分,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污泥回流管组成。
2、进液和混合布水系统通过布水系统泵人反应器内,布水系统MA 液与从IC反应器上部返回的循环水、反应器底部的污泥有效地混合,由此产生对进液的稀释和均质作用。为了进水能够均匀的进入IC反应器的流化床反应室,布水系统采用了一个特别的结构设计。
3、流化床反应室在此部分,和颗粒污泥混合物在进水与循环水的共同推动下,迅速进人流化床室。废水和污泥之间产生强烈而有效的接触。
这导致很高的污染物向生物物质(即颗粒污泥)的传质速率。在流化床反应室内,废水中的绝人部分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被转化为生物气。
这些生物气在被称为一级沉降的下部三相分离器处收集并导人气体提升器,通过这个提升装置部分泥水混合物被传送到反应器上部的气液分离器,气体分离后从反应器导出。
4、内循环系统在气体提升器中,气提原理使气、水、污泥混合物快速上升,气体在反应器顶部分离之后,剩余的泥水混合物经过一个同心的管道向下流人反应器底部,由此在反应器内形成循环流。
气提动力来自于上升的和返回的泥水混合物中气体含量的巨大差别,因此,这个泥水混合物的内循环不需要任何外加动力。
有意思的是,这个循环流的流量随着进液中COD的量的增大而自然增大,因此反应器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原因是在高负荷条件下,产生更多的气体,从而也产生更多的循环水量,导致更大程度的进水的稀释。这对厂稳定的运行意义重大。
5、深度净化室经过一级沉降之后,上开水流的主体部分继续向上流人深度净化室,废水中残存的生物可降解的COD被进一步降解,因此这个部分等于一个有效的后处理过程。
产生的气体在称为二级沉降的上部三相分离器中收集并导出反应器,由千在深度净化室内的污泥负荷较低、相对长的水力保留时间和接近于推流的流动状态,废水在此得到有效处理并避免了污泥的流失。废水中的可生物降解COD几乎得到*的去除。
由于大量的COD已在流化床反应室中去除,深度净化室的产气量很小,不足以产生很大的流体湍动,加之,内循环流动不通过深度净化室,因此流体的上流速度很小。
这两个原因使生物污泥能很好地保留在反应器内,即使反应器负荷数倍于UASB时也如此。由于深度净化室的污泥浓度通常较低,有相 当大的今间允许流化床部分的污泥膨胀进人其中,这就防止了高峰负荷时污泥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