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饮用水安全,常见的几种误区有哪些呢
饮用水安全要确保人群终身饮用不会引发急、慢性中毒和潜在的远期危害。近年来,水中化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化学物质在水中残留时间长,多数不易被降解,可直接对人体产生毒害。
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七大营养素(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和膳食纤维)之一,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安全的饮用水,才能保障生命的健康生存。
关于饮用水安全问题,常见的误区有以下这些:
误区一:片面强调水中矿物质:当水中矿物含量超标时,还会危害人体健康。例如,当饮用水中的碘化物含量在0.02-0.05毫克/升时,对人体有益,大于0.05毫克/升时则会引发碘中毒。
误区二:水越纯越好:长期饮用纯水会导致身体营养失调。大量饮用会带走体内有用的微量元素,从而降低人体免疫力,容易产生疾病。
误区三:喝水仅为解渴:由于一切细胞的新陈代谢都离不开水,只有让细胞也喝足水,才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误区四:饮料=饮用水:用饮料代替饮用水,不但起不到给身体“补水”的作用,还会降低食欲,影响消化和吸收。
误区五:医疗用水可当饮用水:“电解水”和“富氧水”属于医疗用水,这种水中的氧分子到了体内,破坏细胞的正常分裂作用,加速衰老。
误区六:喝桶装水方便又安全:桶装水在流通过程中容易二次污染,桶装水开盖后保质期只有24小时,数小时后,在一定适宜的温度及环境条件下细菌就可能重新滋生。
好了,以上便是关于饮用水安全的相关内容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