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起搏器的原理是什么?起搏器的使用方法?起搏器的适应症?

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进入商铺

2021/8/24 17:30:48

大家可能不知道,起搏器其实并不是近些年才新生出的产物,早在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的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也日趋完善。

 

在现实应用中,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对于起搏器的作用很多人可能多少有些了解,但是对于起搏器的工作原理大多数人可能并不太清楚,在起搏器里有一个关键的东西,那就是脉冲发生器,它会定时发放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然后通过导线和电极传输到电极所接触的心肌(心房或心室),使局部心肌细胞受到外来电刺激而产生兴奋,并通过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或闰盘连接向周围心肌传导,导致整个心房或心室兴奋并进而产生收缩活动。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心肌必须具备有兴奋、传导和收缩功能,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条件,心脏起搏方能发挥其作用。

 

在应用中,人工心脏起搏器一共分为两种,一种是临时的,一种是永久的。不同的症状和需求对应使用不同的品种。

 

顾名思义,临时心脏起搏是一种非永久性植入起搏电极导线的临时性或暂时性人工心脏起搏术。起搏电极导线的放置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起搏器均置于体外,待达到诊断、治疗和预防目的后随即撤出起搏电极导线。

 

如仍需继续起搏治疗则应考虑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任何症状性或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心动过缓患者都是临时心脏起搏的使用对象。临时心脏起搏的目的通常分为治疗、诊断和预防这一类。

 

而永久心脏起搏却大有不同,随着起搏工程学的完善,起搏治疗的适应证也逐渐扩大。早年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主要目的是为挽救患者的生命,目前尚包括恢复患者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主要的适应证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严重的心跳慢、心脏收缩无力、心跳骤停等心脏疾病。

 

它的适应症患者大致包括为:窦房结功能不全者;成人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AVB)者;慢性双分支阻滞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颈动脉窦过敏和心脏神经性晕厥者;窦房结功能不全者;成人获得性AVB者;慢性双分支阻滞的患者。

 

当然了,指南并没有涵盖所有的临床情况。就某一个具体患者而言,永久心脏起搏的指征并非总是明确的。通常来说,不可逆性、症状性心动过缓是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主要指征。具体还是得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患者的意愿、经济状况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由负责医师做出是否需要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决定。

 

电子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可能会出现一些故障,心脏起搏器也不例外,常见的故障表现为无刺激信号、不能夺取或者不能感知。

 

无刺激脉冲可能出现以下常见原因:

如放置磁铁后可解决问题,则多半原因是过感知或使用了正常的一些起搏功能如滞后。前者多由于电磁干扰、肌电位、交叉感知或T波过感知等引起,应降低感知灵敏度,而后者无需处理。

电极导线或起搏器故障:可能是由于与起搏器相连的螺丝松动或脱接、电极导线导体故障或电极导线绝缘层破损或电池耗竭。处理方法为:重新手术旋紧螺丝或更换起搏电极导线或起搏器。

 

不能夺获可能有下列原因之一

起搏阈值升高电极导线末端电极的输出不能有效刺激与电极相连的心肌,是为传出阻滞。处理:可临时提高输出电压,纠正可能引起的原因,如应用激素、纠正电解质紊乱或更换起搏位置。

电极导线故障、电极脱位或电池耗竭根据具体原因采取更换或重新放置电极导线或更换起搏器即可。

 

不能感知可能为下列原因之一:

心内膜信号太小(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引起的暂时改变或心肌梗死或心肌病引起的局部心内膜永久性改变):此时需提高感知灵敏度,或更换起搏位置。

电极脱位、故障或起搏器故障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重新放置或更换电极导线或起搏器。

 

在现实中,很多患者对安装起搏器感到担忧和顾虑,其实安装起搏器很安全,虽然前面列举了不少的起搏器并发症及故障,但是,其总体的发生率非常低,仅为1%左右。在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中,如果规范化治疗并规律随访,对这些患者来说,获益是远远大于其弊端的。因此大家对此产品应该保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来面对~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