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100网格化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基于光谱吸收原理检测污杂气体、β射线吸收技术检测细小颗粒物,并结合国际上成熟的电子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研制的新环保科技产品。该系统可同时监测空气中SO2、NOx、CO、CO2、THC、O3、H2S、NH3、颗粒物(TSP、PMlO、PM2.5)及气象参数(温度、湿度、压力、风向、风速等),系统结构设计合理可自动连续监测,应用领域广泛。
MIC100网格化空气自动监测系统采用电化学、半导体红外、PID、光散射等技术手段,测量原理简单,可针对环境空气中的SO2、NO2、CO、TVOC、O3等危险气体进行监测,同时结合测量的风速、风向(选配)等气象条件,快速生成数据并通过自带的传输单元及时传输到平台进行数据存储分析,对危险气体进行溯源及预警。其体积小巧,防护等级高,安装方便,可市电和太阳能双重供电,适合在城区和野外环境中工作。
方案应用
网格化感知设备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监管机构可通过监测系统平台对工地扬尘、化工园区、重点工业企业以及城市空气质量进行有效监测,并实现污染预测、预警及污染事件的溯源。
技术规范
HJ 664-201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
HG/T 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GBT 16297-1996大气污染源综合排放标准
测量参数
颗粒物:PM2.5、PM10、TSP(选配)
气象(选配):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
环境(选配):噪声、电子鼻、视频监控
常规污染源:SO2、NO2、CO、O3
特征污染源(选配):VOCs、H2S、HCL、HCN、NH3等
布点原则
微型站均匀布置,间距介于l*I和3*3公里之间;
因地制宜,质量监测与预警相结合:根据监测区域的地理、气候、工业园分布、敏感点分布,合理的布点规划。
重点关注的位置:如国控、省控空气站周边、重点污染企业、工业园区、交通主干道、重点工地、重点餐饮企业、居民区,核心商务区等;结合网格化监管的划分区域,做到能够一一对应。
应用效果
• 点测量上升到面测量,细化到局部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
• 多元大数据综合分析助力环保污染减排,辅助政府决策
• 纵向排名与横向比较相结合,为精细化管控提供数据支持
• 依据当地污染情况及资金预算,制定固定式与移动式相结合的网格化监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