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如何应对常见的细胞污染?

上海希言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进入商铺

2022/8/29 15:26:13
  细胞污染一般可分为微生物污染和真核生物污染。其中微生物污染包括真菌和酵母、细菌、支原体等。而真核生物一般是细胞系间的交叉污染。
  细菌、真菌或酵母的污染很容易辨识,直接可通过培养基颜色变化、显微镜下观察便可判断。如细菌污染后细胞培养基变黄色,而且镜下有小黑点,且有规律的运动。而酵母污染后培养基变紫色,镜下可见透明、且连成一串的圆形。但如果是支原体污染的话,由于最开始支原体生长缓慢,而且显微镜下难以看出,因此很难发现。
  真核细胞污染是指一种细胞污染了另外一种细胞,主要发生在操作不当,尤其是长时间进行某些细胞系的研究而传代时。目前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发现了细胞间污染这一被忽略的问题。据不*统计,约有 15-20% 的细胞存在细胞间污染。
  如何应对常见的细胞污染?
  1)细菌污染:
  细菌是一种原核细胞微生物,其大小以微米(μm)计。常见的污染细菌有革兰氏阴性菌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中白色葡萄球菌等比较常见。
  遇到细菌污染,基本原则是马上扔掉细胞,不要扩大污染。如果你的细胞真的十分宝贵,先用带有双抗的PBS反复冲洗几遍,然后再培养液中加入硫酸庆大霉素、新霉素(50ug/ml)等,培养3天后换成带有双抗的培养液培养。
  2)真菌污染:
  是细胞培养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尤其在梅雨季节进行细胞培养更易污染。污染培养细胞的多为烟曲霉、黑曲霉、毛霉菌、孢子霉、白念珠菌、酵母菌等。霉菌污染后多数在培养液中形成白色或浅黄色漂浮物。
  建议预防为主,在培养箱的水中加入硫酸铜。
  3)支原体污染:
  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最小直径0.2um)并独立生活的微生物,支原体形态多变,在光境下不易看清内部结构。
  支原体污染细胞后,培养液可不发生混浊。多数情况下细胞病理变化轻微或不显著,细微变化也可由于传代、换液而缓解,因此易被忽视。但个别严重者,可致细胞增殖缓慢,甚至从培养器皿脱落。

相关产品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