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水化过程的水-低场核磁分析技术
水泥加水拌合后成为既有可塑性又有流动性的水泥浆,同时产生水化,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逐渐失去流动能力到达“初凝”.待*失去可塑性,开始产生结构强度时,即为“终凝”.随着水化,凝结的继续,浆体逐渐转变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坚硬固体水泥石,即为硬化。
水泥与水拌合后,其颗粒表面的熟料矿物立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各组分开始溶解,形成水化物,放出一定热量,固相体积逐渐增加。
水化是水泥产生凝结硬化的前提,而凝结硬化是水泥水化的结果。水泥与水拌合后,它的颗粒表面的熟料矿物立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各组分开始溶解,形成水化物,放出一定热量后,固相体积逐渐增加。
水泥的水化程度
水泥的水化程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水泥颗粒水化量与水泥*水化量的比值。在纯水泥体系中,由于胶凝材料只有水泥,其水化程度即是整个试样的水化程度。国内外关于水化程度测试法有化学结合水法、CH定量测试法、水化热法和水化动力模拟等方法。
水泥水化过程的水低场核磁分析技术原理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于水泥浆体内部不同自由程度的水分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以水分为“探针”可分析水分在浆体内部的弛豫信息,表征水泥浆体水化进程中微观结构,这使得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水泥水化程度成为可能。
横向弛豫时间可表征早期的水泥水化反应程度。现代水泥基材料科学的研究表明,不可蒸发水的含量与材料水化反应的程度和产物的晶体结构相关,而可蒸发水的含量及其状态与材料的抗冻性、抗腐蚀性、徐变、干燥收缩等性能关系密切。由于水泥水化反应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不可蒸发水和可蒸发水的含量及状态也在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