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驰科学仪器商贸(上海)有限公 >> 进入商铺
2023/3/13 13:18:03目前烘干工艺为:将湿品装在布袋中,放到塑料托盘(61.5cm×41.5cm×3.5cm)上,放入烘箱中进行真空烘干(40~50℃,绝对压力0.05~0.1 bar),中间需要破真空进行翻料操作。湿品的堆积密度约为0.7g/mL。
模拟以上烘干条件,在热模拟软件中输入以下参数:
样品物理模型:平板形,厚度3.5cm,沿厚度方向存在向上、向下的对称一维热流。忽略水平向热流。
物料初始温度:与环境温度等同。
热物性参数:
界面散热系数:未知,但在真空条件(无空气对流传热)、低导热的布袋包装下,粉末样品边界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功率应较低。取软件默认值 10-8 W/(m2*K)
忽略辐射散热因素(表面相对发射率取0)。
输入湿品的动力学模型与参数,在软件中进行模拟,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物料温度-位置-时间3D图。以下为40℃和50℃的模拟结果:
图中可见在40℃环境温度条件下,约20小时之后物料发生热失控温升。在50℃下则6小时之后即发生热失控温升。由于样品较薄,沿厚度方向温度接近同步上升,没有明显温差。图中所示仅为第一阶段热失控过程,但第二阶段热失控很快被诱发(图中粉红色区域),温度将上升至350℃以上。
此预测验证了客户关于烘干烧焦问题的猜想。因此客户后续对烘干工艺进行了如下改良:
先在室温下(<30℃)真空烘干8小时,至物料水分含量低于5%,随后再行加热(使用45℃循环热水作为控温介质),总时间仍然控制在24小时以内。这样既不影响整体工艺效率,又提高了安全性。同时还增加了额外的安全措施,例如当干燥箱内温度超过50℃时紧急启动循环冷却(-5℃盐水),以及防超压爆炸的紧急泄放系统等。此外对ABTA化学合成与转输工序的环境温度条件与停留时间控制,也提出了相关要求。
ABTA干品的DSC分解测试图谱,及动力学拟合分析结果如下:
拟合相关系数为99.5%。
为了与湿品对比,在动力学软件中进行烘干温度条件下的24小时绝热预测,所得结果如下:
发现该物料干品在40-50℃的温度下维持24小时是安全的,50℃下24小时转化率仅为8.2*10-10,可以忽略不计。由于热模拟(存在一定热散失)条件下的温升风险还要低于理想绝热条件,因此不再进一步用热模拟软件进行该项安全性预测。
下面按照客户给出的5、25、40℃三个存储温度条件,对干品为期一年的存储安定性进行评估。此处也首先在热动力学软件中进行了理想绝热条件下的粗略估算,所得结果显示即使在40℃温度下,1年时间内的转化率仍然不超过2*10-12量级,绝热温升可以忽略不计。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根据客户提供的存储条件,在热模拟软件中进行了更贴近实际的模拟预测。
相关参数如下:
样品物理模型:圆柱形,直径44 cm,沿半径方向存在二维热流。忽略高度方向热流。
物料初始温度:与环境温度等同。
热物性参数:
界面散热系数:未知,但在薄膜袋+空气层+纸板桶的多层低导热包装结构下,粉末样品边界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功率应较低。取软件默认值 10-8 W/(m2*K)
忽略辐射散热因素(表面相对发射率取0)。
输入干品的动力学模型与参数。
预测得到在5℃、25℃、40℃三个存储温度下的热模拟温度曲线与转化率曲线均显示一条平线(对应的3D图则为无起伏的平面),没有任何可关注的反应情况:
最后在动力学软件中,进行了自然环境温度下的一年存储期安全预测。该化工企业所处地理位置与上海相近,因此在软件中选取了上海在2016-2018年的平均气温波动情况作为预测基础。结果如下:
图中毛糙的曲线代表环境气温在一年中的日波动与季节性变化,光滑S形曲线为物料的分解转化率。虽然对于桶中实际尺度的堆积物料,内部温度对于环境温度的响应会有一定的滞后,但由传热学计算可知该滞后不超过数小时,波幅衰减也并不大。对于长时间的低速率反应,则由于放热功率极低,有充足的时间供物料体系与环境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因此环境温度变化近似可代表样品内部的温度变化规律。
图中显示在低气温的冬季,物料分解较少,随着由春至夏气温的升高,物料的分解速率也有所提高,曲线出现了上扬,到秋冬季后则再次趋于走平。但整个一年下来,物料的分解转化率也仅为2.6×10-9。这证明了ABTA干品有着良好的长时存储安定性,由于塑料膜与纸筒包装隔绝了湿度影响,因此在自然环境温度下储存即可,无需空调等额外的控温制冷设备。
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测试数据基础上,使用动力学与热模拟分析手段,可以对化学品在合成、烘干等工艺环节的热失控风险、及产品的长时间存储稳定性进行研究与预测。这为化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技术手段。
作者
徐梁
耐驰仪器公司应用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