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分析仪)

南京大展机电技术研究所

2011/9/24 17:52:33

一、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处于基态的被测物质的分子在吸收适当能量,如光、化学、物理能后,其共价电子从成键分子轨道或非键分子轨道跃迁到反键分子轨道上去,形成分子激发态。分子激发态不稳定,将很快衰变到基态。在分子激发态返回到基态的同时常伴随着光子的辐射。这种现象就是发光现象。荧光则属于分子的光致发光现象。

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特点
   用荧光分析法分析的仪器,称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分析仪)。
    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2~3个数量级),能提供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发射强度、特征峰值等信息,在生物、环保、医学、药物、石油勘探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仪器不仅能直接、间接地分析众多的有机化合物;另外,还可利用有机试剂间的反应,进行近70种无机元素的荧光分析。荧光的光谱特征是荧光光谱总是滞后于激发光谱即斯托克斯位移.

三、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1.对于某种荧光物质的稀溶液,在一定强度的激发光照射下,荧光物质的发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以及检测器的放大倍数成正比,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F=KIFC
          K-----与仪器系统有关的常数
          I-----入射光的强度
          F-----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
          C-----荧光物质的浓度
2.当样品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荧光强度与浓度就不成线性关系。
    原因一:样品浓度较高时,液池前部的溶液强吸收则发生强的荧光,液池后半部的溶液不易受到入射光照,不发生荧光,所以荧光强度反而降低。
    原因二:在浓度较高的溶液中,可能发生溶液溶质与溶质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不致荧光的复合物,从而造成荧光强度反而降低的现象。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