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氯膦酸盐脂质体等纳米颗粒静脉注射需要考虑的体内分布

靶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进入商铺

2024/5/28 11:49:41

体内靶向药物递送是一项复杂的挑战,在生物体、器官/组织和单个细胞的水平上存在多重障碍。基于非病毒脂质或聚合物的载体,比如脂质体纳米颗粒可以提高治疗分子的递送效率。在核酸递送的背景下,虽然非病毒载体可以有效地进行货物封装、保护货物免受核酸酶降解和跨细胞膜运输,但主要挑战仍然是在靶组织而不是非靶组织中充分积累,在那里它们可能导致副作用。

大多数关于包裹核酸的聚合物载体的研究都采用局部递送,除非肝组织是疾病靶点(因为肝脏的内壁网站系统,尤其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局部或隔室给药方法(例如鼻内或气管内滴注至肺部或眼内给药)可以规避全身清除机制。然而,局部给药不适合治疗原位肿瘤、内脏器官和影响多器官系统的疾病。此外,它可能无法提供对组织内疾病相关细胞类型的达到。从理论上讲,静脉注射 (IV) 给药可以为输送载体提供接触身体几乎任何组织的机会。但也有障碍;颗粒载体静脉递送的主要的障碍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MPS)(有时也称为网状内皮系统 (RES))的清除即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脾脏的血管内吞噬细胞的载体摄取。这些吞噬细胞的清除减少了循环中可用的载体的剂量,并限制了在预期组织中可能的积累。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可以设计出对特定组织具有很强亲和力(组织趋向性)的载体,以便它们可以在该组织中积累的速度快于吞噬细胞清除的速度。其他具有逃避吞噬细胞清除或延长循环时间能力的携带者允许更多机会在感兴趣的区域积累。了解定义体内递送载体行为的特征对于递送载体设计的未来进展非常重要。

因此,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使用荷兰Liposoma的氯膦酸盐脂质体,Clodronateliposomes氯膦酸二钠脂质体(货号CP-005-005)来清除单核巨噬细胞,从而降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MPS)对药物纳米颗粒的摄取,从而让药物纳米颗粒能到达感兴趣的目标部位,达到阈值而发挥作用。

如下是2024年5月18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篇文献,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其中一个图,对理解静脉给药,体内分布有帮助。详情可以联系靶点科技技术服务团队,也可以接受定制服务。

氯膦酸盐脂质体等纳米颗粒静脉注射需要考虑的体内分布

原始文献:

Piotrowski-Daspit, A.S., Bracaglia, L.G., Eaton, D.A. et al. Enhancing in vivo cell and tissue targeting by modulation of polymer nanoparticles and macrophage decoys. Nat Commun 15, 4247 (2024). //doi.org/10.1038/s41467-024-48442-7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