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文帕纳科 >> 进入商铺
2024/12/26 13:19:25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逐渐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明星产品,其机制——结合抗体的靶向性与高毒性小分子药物的强效杀伤力,为癌症治疗提供了精准且高效的解决方案。根据最新数据,全球癌症患者每年新增约2000万例,而ADC药物已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强大的治疗潜力。以Enhertu为例,2023年该药物为其开发者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带来了2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成为多个ADC重磅药物之一。2023年,全球ADC市场总规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 在中国市场,ADC领域同样发展迅猛,2024年多款ADC产品通过License-out模式实现了高额交易,为行业注入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ADC药物的崛起并非偶然,其成功得益于多年来生物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单克隆抗体的研发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ADC所使用的高毒性药物(如DNA和微管抑制剂)也有着长期的研究基础。但真正推动ADC大规模商业化的是近年来偶联技术的突破。
早期的连接子(linker)技术因化学稳定性差而导致药物在非特定位置释放,显著缩小了治疗窗口。此外,连接子的容量有限,也限制了抗体所能携带药物的数量。而过去10-15年中,随着更智能的连接子被设计出来,通过pH敏感性或靶细胞内切割机制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ADC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技术进步极大地扩展了ADC的治疗窗口,降低了药物对健康组织的副作用,同时zui大化了对病变组织的打击力度。
ADC药物的研发成本高,同时面临着失败风险。表征关键质量属性(CQAs)是降低研发风险、提高产品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01丨关键质量属性表征的挑战与机遇
ADC药物的成功依赖于多个因素,包括抗体与抗原结合后的效果、药物载荷对抗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聚集行为等。其中,以下问题尤为关键:
偶联对结合活性的影响:常用的赖氨酸偶联策略可能改变抗体的结合区域,从而降低药物靶向性与疗效。
抗体稳定性的降低:偶联的高疏水性小分子药物往往会影响抗体的结构稳定性,增加聚集倾向,缩短药物保质期。
亚微米颗粒的形成:亚微米颗粒可能引发免疫原性反应,是监管机构日益关注的重点。
面对ADC研发中的复杂挑战,马尔文帕纳科提供了一系列先进的表征工具,覆盖研发全过程,帮助企业科学应对问题并优化开发效率。
结合活性评估
WAVE分子互作仪
基于光栅耦合干涉技术(GCI)的无堵塞微流体技术,高灵敏度,可快速筛选多种类型样品的结合动力学数据。
MicroCal PEAQ-ITC等温滴定量热仪
在生理条件下无标记表征结合强度和机制,探索偶联对抗体结合活性的影响。
稳定性与结构表征
MicroCal PEAQ-DSC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被誉为生物药结构稳定性分析的金标准,可用于蛋白质工程、配方优化和批间比较,满足21 CFR Part 11法规要求。
图1:使用DSC研究ADC高级结构(HOS)的相似性
图2:DSC用于ADC配方优化筛选
聚集与亚微米颗粒分析
Zetasizer 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
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快速检测聚集行为,并提供电位信息,帮助评估ADC的表面电荷状态和聚集风险。
OMNISEC GPC系统
配备光散射检测器的体积排阻色谱,可定量检测聚集体并评估药物抗体比(DAR)。
NanoSight Pro 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
基于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为亚微米颗粒的高分辨率尺寸和浓度分析提供支持,有效控制潜在免疫原性颗粒。
从研发到生产的全程支持
马尔文帕纳科的技术与专业知识贯穿ADC药物的研发全过程,无论是评估结合部位与活性、优化稳定性,还是控制颗粒形成,都能为企业提供全面支持。在这个充满潜力的领域,我们助力研发企业在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同时,降低研发失败的风险,帮助更多创新疗法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