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福岛核事故对中国海影响不显著,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研究发现,2011年3月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对我国东海的影响小于切尔诺贝利事故,通过大气沉降输入东海的人为放射性核素137Cs总量是不显著的。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2012年第32期上。 大气传输是福岛核事故排入太平洋的放射性物质快速进入中国海的主要途径。去年4~6月,研究人员在中国海(包括黄海、东海、南海)采集了海水样品,测定了海水137Cs活度,评估了福岛核事故对中国海、特别是对东海的影响。他们将切尔诺贝利事故和福岛核事故对中国海表层海水137Cs活度的影响比较分析发现,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中国海表层海水137Cs活度高出福岛核事故1~2倍。
“虽然这两次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进入中国海途径均是通过大气传输,且切尔诺贝利与中国海的距离远大于福岛,但是福岛核事故对中国海的影响小于切尔诺贝利事故,这可能是因为福岛核事故释放到大气中的137Cs总量小于切尔诺贝利事故。”论文*作者、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吴俊文解释说。
这是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次公开发表的关于其对中国海影响的研究成果,之前尚未见关于福岛核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中国海影响的报道。据了解,下一步他们还将对放射性核素钚展开相关研究。
从人为放射性核素137Cs看福岛核事故对中国海的影响
2011年4~6月在中国海采集了海水样品, 用低本底g能谱测定了海水137Cs活度, 旨在评估福岛核事故对中国海、特别是对东海的影响. 在观测期, 中国海137Cs活度为0.75±0.07~ 1.43±0.08 Bq m-3, 平均值为1.12±0.08 Bq m-3. 东海表层137Cs水平分布在内陆架zui高, 沿岸和外陆架均较低; 在垂直分布上, 137Cs在表层zui高, 并呈随深度逐渐降低. 这种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137Cs大气沉降输入以及随后的决定于不同水团间的混合效应. 针对东海而言, 137Cs在水柱中的储量为93 Bq m-2, 大气输入通量为5.4~42.9 mBq m-2 d-1, 平均为32.2 mBq m-2 d-1, 在东海的停留时间为45~95 d, 平均为66 d; 总体而言, 福岛核事故对东海137Cs的影响小于切尔诺贝利事故, 其输入的总量对东海的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