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植物生长室在气候变化对于植物生长的验证

杭州麦哲仪器有限公司

2013/1/23 16:02:12

 气候的变化,会对农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原本适宜农作物生长或者是畜牧生活的地方,现在变得不适宜种植和养殖,使得原本可以在一起种植和养殖在一起的植物和动物,现在变得交叉开,不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现在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生长的影响,对于研究智能人工气候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由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结合不同专业及研究方向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范围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主要可分为气候界限与土地利用界限。文中研究参照李世奎等划定的中国北部半干旱地区农牧气候界限,采取400mm年降水量保证率20%~50%为界限指标,以1961~1980年基本时段,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进行界定,其中降水量保证率20%为其北界,50%为其南界。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象要素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一个变化转折点,而我国降水量变化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从90年代出现该转折点,因此,文中以1961~1980年时段的降水量为基准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进行范围界定,并将利用1981~2010年时段的降水量划定的北方农牧交错带范围与该范围进行对比,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界限移动情况。
     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年降水量及其变化情况分布。两个时段降水量分布均由东到西、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降水量范围大致在330mm~400mm之间,根据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分布情况可知,北方农牧交错带范围内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仅少数地区年降水量略微增加。文中采用年降水量400mm保证率20%~50%为界限指标,结合我国北方11个省、自治区20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降水量数据,划定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范围并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其界限移动情况,结合我国北方地区1961-1980年降水量划定的北方农牧交错带呈东北-西南走向,其范围大致包括:内蒙古东北部、东部、南部及西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中部及甘肃中南部,其中内蒙古占大部分区域。该范围与已有的研究基本一致。北方农牧交错带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小于0,降水量基本呈减少趋势;该地区中、东段降水量变异系数呈增加趋势,说明气候变化对东段影响较明显,导致该地区农牧生产风险增大,西部地区呈减小趋势,气候变化对其影响较小,有些影响只需要在
植物生长室中进行种植就可以避免。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气候发生了相应变化,受降水量主要影响的北方农牧交错带边界发生了改变。其中,北部地区农牧交错带范围向西移动,西部地区向南移动,中部地区北部界限略向北扩张,南部界限略向南扩张。
     依据降水量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范围及其变化进行了讨论,并未考虑风速、温度等因素以及土地利用和社会因素,与实际农牧交错区存在现实有一定差异,但实际响应区可能会后滞于自然条件出现。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移动情况与土地利用背景下其移动情况略有不同。农牧交错带向东南方向移动,而从土地利用角度分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向西、北、西北方向变迁,与气候变化影响下农牧交错带移动情况相反,这一不同点正揭示了我国方农牧交错带地区土地利用的不可持续性。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北部地区西界向西移动,说明该地区有助于农业发展,但因该地降水量变异系数增大且温度较低(T≥0℃积温约为2500℃·d),因此并不适宜农业的发展;西部地区范围向南移动,使该地区北部牧区范围增加,南部农区向农牧交错带转变,而实际该地区土地利用强度大,土地利用变化导致该地区农牧交错带范围向北移动,恰与气候变化影响相反,说明该地区的实际土地利用模式并不利于当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该地区生态脆弱性更为明显。从自然变化角度讨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移动情况,使得部分地区不能不采用
智能人工气候培养室进行农作物的培育,可为当地适应气候变化,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土地利用合理化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