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广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商铺
2013/9/24 14:45:41原装FESTO计时器工作细节简介及计时器的发展史
我东莞科比特公司,是FESTO在珠三角洲的特约经销商,我们主要负责销售FESTO旗下的全系列产品,而且我们能做到3-5天到货,相当于现货,所以客户朋友们要抓住时机,莫失良机啊!有需要的欢迎和我们的在线客服!期待您的到来。
FESTO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指导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小,试验误差比电磁打点计时器的要小。工作原理: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打出墨点而显出点迹的一种计时仪器. 给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接220V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接正极的放电针和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而且在交流电的每个周期放电一次,因此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出点间的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
FESTO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是4-6V,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工作原理:当给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线圈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线圈中的振片被磁化,振片在*磁铁磁场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由于交流电的方向每个周期要变化两次,因此振片被磁化后的磁极要发生变化,*磁铁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当振片受向下的力时打点一次,当振片受向上的力时不打点,所以在交流电的一个周期内打点一次,即每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
纪 元 | 朝 代 | 计时仪器史 | 主要文献 |
公元前2357~2258年 | 尧 | 圭表、日晷测时已达相当高的精度 | 殷墟出土卜辞“尚书·尧典” |
公元前722~221年 | 春秋战国 | 中国的漏壶记时已达很高的水平 | “周礼”、“初学记”、唐孔款达“诗疏” |
公元前201~公元9年 | 西汉 | 日晷和漏刻计时同时使用 | “前汉书”、“中国科学技术史”、“日晷” |
公元85年 | 东汉 | 浮子和漏箭 | “玉函山房辑佚书”、张衡“漏水转浑天仪制” |
公元132年 | 东汉 | 张衡制漏水浑天仪 | “晋书” |
公元450 | 梁 | “停表刻漏”,又名“马上奔驰”、殷夔制漫水或恒定水位漏 | “初学记”殷夔“漏刻法” |
公元660年 | 隋 | 耿询、宇文恺制大称式刻漏,献于隋炀帝 | “玉海”卷十一、“国史志”、“宋史” |
公元665年 | 唐 | 吕才制“多壶式受水壶刻漏” | “事林广记”、“六经图” |
公元618~906年 | 唐 | 唐代盛行赤道式日晷,并于十七世纪前传入欧洲 | “山居新话”、“中国科学技术史”、“日晷” |
公元725年 | 唐 | 梁令瓒,一行制擒纵机构 | “新唐书·天文志”、“中国科学技术史” |
公元1030年 | 北宋 | 燕肃制“莲花漏” | 初学记 |
公元1135年 | 金 | 出现复式多壶漫流刻漏 | “六经图”、“大清会典” |
公元1050年 | 北宋 | 舒易简、于渊、周宗制皇佑刻漏 | “初学记” |
公元1074年 | 北宋 | 沈括革新皇佑漏刻 | 沈括“梦溪笔谈”、“浮漏仪” |
公元1090年 | 北宋 | 苏颂、辅公濂制水运仪像台 | “新仪像法要” |
公元1250年 | 南宋 | “香篆”钟和灯钟记时在中国广为流行 | 洪刍“香谱”、杨禹“山居新话” |
公元1260年 | 元 | 地平式日晷由西方传入(携带式日晷) | “元史·天文志”、“中国科学技术史” |
公元前20000年:人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公元前8000年:埃及文明制订了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的日历。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 30天,每天分为360个周期,每个周期为4分钟。
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历,每月29天和30天 相轮。与此同时,玛亚人创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历。
公元前1500年:埃及发明*个移动日晷,将一天分为12个周期。 接着又发明一种叫漏刻的计时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伦人把一天分为相等的12个部分。
公元*年:雅典出现以一天24小时为基础的机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开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国发展了机械漏刻。
公元1100年:日晷在欧洲得到发展。
公元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个机械闹钟。
公元1500年:意大利教堂响起了机械钟声。
公元1510年:德国纽伦堡出现带发条的怀表。
公元1583年:格里历在罗马、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荷兰部分 地区生效。
公元1656年:荷兰一位天文学家发明自摆钟。 公元1700年:时钟上除时针外又加上了分针。
公元1800年:计时度到1/100秒。 公元1840年:建立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公元1850年:计时到1/1000秒。
公元1884年:华盛顿会议制订时区表。
公元1928年:发明石英钟。
公元1949年:发明*台原子钟。
公元1950年:计时到微秒。
公元1965年:计时到毫微秒。
公元1970年:计时到微微秒。
公元1972年:建立协调时间时。
公元1990年:到毫微微秒。
公元1998年:建立超冷铯原子钟,比微微秒又要10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