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电缆热补器厂家数“高胜”

扬州市高胜电气有限公司

2013/12/5 12:59:15

山西省是煤炭大省,煤矿安全生产一直以来是山西省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全省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从2008年底起,山西省开始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煤矿多、小、散、低的格局,推动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发生了历史性转变。面对如何推进山西省煤炭工业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转变,如何建设和管理新形势下的煤矿企业,如何提高全省煤炭工业发展的质量等问题,山西省积极探索,创新思路,提出以抓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为突破,高境界定位、高标准建设、高起点运作,全面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程,并不断将这种管理模式、管理机制拓展延伸到实施六大标准体系工程,为山西省煤炭工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积累了经验,走出了新路。

  一、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概括起来为“七创新、七转变”。

  (一)创新行业管理模式,由传统管理转变为标准管理。

  多年来,山西省始终把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作为提升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全省在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标准管理的范围、提升标准管理的水平,进一步延伸拓展到煤炭全行业的标准化管理,先后出台了《煤矿办矿企业标准》、《煤矿建设施工管理标准》、《煤矿管理标准》、《煤矿建设标准》、《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标准》等六大标准,形成了系统、全面、科学、规范的煤炭工业发展标准体系。改变传统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模式,向标准化要管理、向标准化要安全、向标准化要发展,实现了行业管理的统一性、建设工程的系统性、安全生产的保障性。

  (二)创新组织机构,由单一推进转变为综合实施。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山西省明确规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行政“一把手”工程,将安全质量标准化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成立了以厅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组,各市、县对应成立各级工作领导机构,各煤炭集团公司建立了“集团公司—子公司—矿—区队—班组”组织机构,全省形成了省、市、县、集团公司、煤矿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组织领导体系,实现了“责任明确、逐级负责、层层把关、严格管理”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格局。

  (三)创新人才机制,由传统招工转变为招生进矿。

  安全质量标准化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来实施,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必须把人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为此山西省在全行业推行“变招工为招生”,就是把过去煤矿企业闲散招工、协议招工、井下农民轮换工等情况各异的招工形式,改变为现在从煤炭专业院校直接招用,实施“*校后到矿、先培训后上岗”的用工制度。山西省还拓宽培养渠道,采用直接招录、订单培养、委托培养、联合办学、定向专业培养、专业学历提升等其他教育形式,拓宽变招工为招生渠道,不仅从院校直接招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且组织现有人员逐批进入院校接受专业培养,保证了从业人员素质的整体提升,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保障。

  (四)创新监管机制,由年终验收转变为日常检查。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推动离不开日常安全监管的推动。山西省采用动态检查、交叉检查和评比检查等多种监管方式予以推动。动态检查,就是本着达标抽检原则,不定地点、不定时间、不定矿井,采取随机抽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对煤矿标准化动态达标情况进行检查;交叉检查,就是本着互查互学原则,在市煤炭局、国有重点煤炭集团之间开展,重点通过交叉检查,互相查找问题、互相帮助提高,起到交流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评比检查,就是本着选树典型原则,按照自下而上、逐级评比方式,在全省选树一批标准化*矿井和现代化“示范矿井”。

  (五)创新达标机制,由静态达标转变为常态达标。

  煤矿安全生产是动态过程,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必须保持常态化。山西省在推行“规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循环模式,创新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新模式,推行“动态验收-定期评价-严格考核”办法,将检查主体由业务部门转变为专业评委,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建评委会,定期与被评单位公开进行面对面的点评排队,使主观公平真正提升到客观公正;将验收方式由定期验收转变为随机验收,由专业评委不定时、不定点自行安排检查验收,使静态达标真正提升到动态达标;将考核对象由队组集体转变为队组个人,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推行“正向激励和末位淘汰”机制,使被动管理真正提升到主动管理,确保时时达标、处处达标、人人达标,推动全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建设工作常态化。

  (六)创新验收机制,由年度验收转变为跟踪验收。

  验收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的zui后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严把验收关,山西省坚持“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创新采用专项验收、分级验收和动态验收等形式进行。专项验收,就是建设矿井在联合试运转结束前,或标准化不达标的生产煤矿在复产验收结束后,必须由相关市煤炭局或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组织进行专项验收,专项验收达标后,将验收结果报省煤炭工业厅备案。分级验收,分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两大类。对于井工煤矿,申报三级的由市煤炭局或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组织全面验收,申报一级和二级的由省煤炭厅组织全面验收,验收合格的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上报国家煤矿*核查批复;对于露天煤矿,由省煤炭厅实行全面验收。动态验收,就是将定时间、定地点的常规式验收改变为不定时、不定点的动态式验收。其中,煤矿企业每月进行1次动态验收;县级煤炭管理部门或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子公司每2月进行1次动态验收;市级煤炭管理部门或国有重点煤炭集团每季度进行1次动态验收。

  (七)创新奖惩机制,由被动约束转变为综合激励。

  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单靠强制推进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山西省积极采取引导促进、典型示范、分类监管的机制,充分发挥政策鼓励正能量作用和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一是采取硬措施,强制推进。对全省未达标的矿井列出达标的时间表,到期不能达标的,一律停产整顿,待达标后恢复生产。二是严格准入,严格把关。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纳入竣工验收前置条件,矿井联合试运转期间必须进行标准化达标备案。三是选树典型,带头示范。在质量标准化验收年度一级矿井中,选树*典型,在全省推广经验,并设立专项资金,给予典型示范矿井50-100万现金奖励。四是分类监管,促进达标。对生产矿井,达到一级标准化的,采取激励政策,督促抓巩固,实施正常监管;达到二级标准化的,采取扶持政策,督促抓提升,实施强化监管;达到三级标准化的,采取引导政策,督促抓改进,实施重点监管;对不达标的,采取停产政策,限期抓整顿,实施盯守监管;对连续3年达到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煤矿,由煤矿企业自行进行考核评级,提供考核评级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申报,不再组织现场考核,进一步发挥企业的自主管理。

  二、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山西省煤炭行业实现了认知理念进一步深入,达标水准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进一步增强,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

  (一)全行业抓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理念更加深入。

  充分认识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抓好质量标准化,把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生产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做到强基固本。2012年全省共建成74座*标准化煤矿,省级一级标准化煤矿124座、二级83座、三级47座。晋城市坚持+投入,做到系统达标;坚持理念+指导,做到管理达标;坚持过程+认证,做到质量达标;坚持教育+培训,做到行为达标;坚持检查+考评,做到动态达标。持续不断狠抓落实,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上水平、上档次、上等级”。

  (二)煤矿企业抓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行动更加自觉。

  在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作用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已从政府部门三令五申提要求变为企业自觉自愿的行动;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同煤集团提出“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管理理念,制定实行了岗位工作技术标准;晋煤集团选树标准化建设创新亮点工程,在全集团大力推广;潞安集团实行标准化结构工资制,把安全质量标准与生产经营效益紧密结合;阳煤集团实行标准化重奖重罚制度,进一步引深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各市、各集团公司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集中物力、财力,落实专项资金,围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行煤矿机械化开采,广泛应用信息化、自动化及监测监控等手段,改善了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焦煤集团近10年来在装备方面投入资金260多亿元,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注重普及标准化,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技术操作和防范技能。吕梁市离石、柳林县推动煤炭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建设,推广应用矿井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工业视频和井上下网络平台,特别是柳林县在煤矿企业全面推广三维通风动态仿真模拟系统,对通风系统调节方案和调节效果实行预先评估,实现动态分析和及时决策,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四)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对职工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变招工为招生、再教育培养等措施的实施,截止2012年底,全省煤矿“六长”和副总工程师专业学历达标率94.14%,其它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学历达标率85.12%,班组长和特种作业人员专业学历达标率56.84%,煤矿特殊工种专业学历达标率59.93%,不仅提高了煤矿企业生产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技术素质,而且打造出了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经验丰富的企业生产管理新团队。

  (五)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

  强力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以来,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历史性地实现了“三个下降”:一是事故总量持续下降。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由2010年的63起、139人减少到2012年的39起、83人。二是一般事故持续下降。由2010年的54起、60人减少到2012年的31起、35人。三是百万吨死亡率持续下降。由2010年的0.188减少到2012年的0.091,下降51.6%。2012年的百万吨死亡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83。

  三、山西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启示

  (一)创新驱动是灵魂,必须探索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新途径。

  创新是一种战略理念,创新是一种工作方式。可以说,煤矿安全一直以来是困扰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山西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抓住山西特征,突出山西特色,创新提出了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化、高要求、高质量、益、现代文明的“七高一文明”发展新模式,并深入探索,坚持运用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一手段,积极实践“七创新、七转变”,有效地解决了山西省煤矿违规违章操作、安全事故多发的突出问题,扭转了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树立了山西煤矿企业的新形象。

  (二)标准是根本,必须建立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新标准。

  确立标准和规范是推进煤炭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山西省在成功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树立标准理念,不断总结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经验,进一步丰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内涵,进一步扩大标准实施的范畴,形成了包括煤炭开发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在内的六大标准体系,促进了现代化矿井的发展,形成了用标准提水平、用标准保安全的工作局面,推动山西省煤炭工业跨入用标准建设现代化矿井的新时期、新阶段。

  (三)机制创新是核心,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管用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管新机制。

  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必须达到并保持一定的标准,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山西省建立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检查—达标—验收—奖惩”各个环节衔接紧密的闭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真正打造出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和维护职工群众根本权益的“生命工程”、“民心工程”。

  (四)经济效益是目标,必须坚持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提升煤炭经济效益的新保障。

  安全是效益的保障,效益是安全的体现,抓安全就是抓效益,就是抓经济,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煤矿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安全生产作支撑,必须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保障。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更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越是高标准的矿井,越是现代化的矿井,越是安全生产的矿井,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越强,在市场低迷中更能激发潜在的活力,更能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