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在杭召开 搭建分析仪器合作交流平台

化工仪器网 2023-11-29 • 40427阅读
  【化工仪器网 会议新闻】2023年11月28日—30日,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3)在浙江杭州·太虚湖假日酒店召开。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承办,浙江创享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及单位协办。化工仪器网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将全程报道ACAIC 2023的精彩内容。
 
展会现场
 
签到处
 
  时隔3年,ACAIC再度启程,在疫情后的新形势下以“分析仪器创新进展、挑战及对策”为主题展开探讨与交流。多位院士领衔,500余位专家学者与业界精英共聚杭州,带来一场分析仪器行业学术盛宴。大会同期举行分析仪器、关键部件展览,50家优秀企业带来100多款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
 
现场嘉宾
 
  11月29日,大会举办开幕式,正式拉开ACAIC 2023的帷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副理事长刘长宽担任开幕式主持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方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张莉、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王新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方向理事长致欢迎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方向率先上台致欢迎辞。方向理事长首先对出席的嘉宾表示了感谢和欢迎,并表示本届分析仪器学术大会筹备期间得到了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他代表仪器仪表学会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随后介绍了会议主办方设置的高峰论坛,希望来宾们展开交流。方向理事长表示对行业未来发展具有强大信心和美好展望。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张莉副秘书长致欢迎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张莉随后致辞。张莉预祝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顺利召开科学仪器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条件,作为其中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分析仪器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届大会旨在搭建助力学科发展,探索最新前沿应用的平台,将激发创新思维,促进合作共赢,为分析仪器的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浙江大学杜江峰校长致辞
 
  ACAIC 2023由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和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承办。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对现场的所有来宾表示欢迎,同时对仪器仪表的重要表示了高度肯定,认为仪器仪表在科学研究、工艺生产、环境保护、医疗健康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杜海峰校长表示见证了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达美好祝愿,希望会议能够为仪器仪表行业注入活力与动力。
 
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 王新庆致辞
 
  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王新庆作为承办单位感谢所有参会人员参加由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和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共同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欢迎大家在会议中共同研讨分析仪器的发展新动态,探讨仪器研究新成果,为推动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事业的快速发展探索创新之路。
 
大会合影
 
  开幕式后,15位仪器仪表行业大咖聚焦行业前沿,从科技人才、自主创新、国产化、关键部件等方面带来深度报告。
 
报告题目:教育科技人才与科学仪器高质量发展
 报告人:杜江峰 浙江大学 校长/院士

 
  作为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院士从仪器仪表学科建设角度分析了科学仪器的人才培养问题。目前我国仪器学科专业建设相对薄弱,存在学科建设现状不适应仪器研发多学科交叉和多技术集成特征的问题。同时高校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分散且主要聚焦于细分领域。在仪器研发人才紧缺的同时,还存在评价体系不健全问题,限制科研人员开展仪器研发。
 
  对此,杜江峰院士提出了五点措施,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供给;强化学科建设,培养高端人才;优化管理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做好引育留用,激发人才活力;坚持市场导向,健全服务支撑五个方面着手培养符合行业、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
 
报告题目:WISE (Wearable Intelligent Sensors &Electronics) -Progress and Problem
 报 告 人:张学记 深圳大学 副校长
 
  作为智能生物传感新理论和概念的提出者,张学记教授认为“掌握了传感,就控制了世界,掌握了生物传感,就知道了生命的密码”。本次报告,张学记教授从智能生物传感器出发,介绍生物传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讲述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纤维等先进技术在生物传感的发展趋势。
 
报告题目:核磁共振波谱与成像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
 报告人:陈世桢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研究员

 
  陈世桢研究员介绍了核磁共振(NMR)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发展历程、磁共振设备自主可控的必要性等内容。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进行成像的一种技术是当前临床医学诊断和基础生命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影像学工具之一。MRI的信噪比和主磁场强成正比。根据磁场强度,MRI设备可分为低场MRI、高场MRI和超高场MRI。高场MRI是当前临床诊断的主力,目前学术界仍在持续研发主磁场强更高的超高场MRI。我国的MRI对进口产品依赖度高,国产化率不足20%,迫切需要实现自主可控。
 
报告题目:放射性分子影像探针合成系统装置研发
 报告人:张宏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院长

 
  张宏院长指出,影像医学面临如何突破解剖形态影响方式的局限,实现无创、在体的疾病代谢和分子可视化,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分子影像技术是新一代医学影像,是一项诊断核心环节,能够诊断肿瘤、神经精神和心血管疾病;能提高疾病诊断精度、阐明疾病机理;可支撑重大疾病精准诊治和基础研究;能解决临床诊治和医药生命科学问题。
 
  张宏院长通过PET分子影像学、PET放射化学、微流控化学、微机电加工(MEMS)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研制首套分子影像探针微流控合成系统,实现了五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微富集柱、微分离柱、微脱水芯片、微反应及水解芯片、接口技术,有望改善我国在PET分子影像探针合成装置上对发达国家的依赖状况,推动了分子影像合成技术的发展创新,为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大创新。
 
报告题目:科学仪器中的关键部件
 报告人:韩立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研究员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及,科学仪器要研制一批核心关键部件,显著降低核心关键部件对外依存度。尽管科学仪器种类繁多,但从仪器结构组成而言,科学仪器往往都是由部件组装而成组成。其中对科学仪器的性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部件叫做关键部件。韩立研究院在报告中将核心关键部件分为源部件、探测器部件、执行部件、软件平台系统。
 
  韩立研究员以SDD探测器、蛋白质离化装置、四极杆和四极杆质谱为例,提出要充分认识到高端科学仪器的产业化属性,高端意味着研究困难、制作复杂、市场面窄;科学仪器和工业、民用市场仪器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同时提出高端科学仪器和科学仪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考虑到核心部件的多学科交叉难度,急需建立良好的产研结合体系,使得高校、研究所的新想法快速融入到企业中,在企业关键部件的升级换代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午的讲座过后,参会人员经过简单休息,继续聆听下午的精彩报告。
 
报告题目:科学仪器自立自强发展思考——以质谱为例
 报告人:方向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院长

 
  方向理事长从质谱角度出发,分析得出了我国科学仪器产生发展路径的几点思考,从“低端入门,模仿创新”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再到“顶端嵌入,原始创新”,高端仪器产业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他提出,科学仪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大而复杂的测量对象”和小而精”的测量能力,仪器领域需求分析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补齐短板,锻造长板”的角度出发,努力坚持“问题导向”思维,勇于“前沿探索”。
 
报告题目: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之路
 报告人:贺羽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面对科学仪器“卡脖子”的问题,如何突破重围是国产仪器当下的重中之重。贺羽以自家公司为例,讲述了国仪量子的产品交付从“顶天”走向“立地”过程的经验。贺羽董事长用三句话来总结了国仪量子在科学仪器国产化之路上的体会:一是找对人就能做对事,通过组建电镜工程化和生产化团队来实现工程机到量产机的跨越,打造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生产能力;二是质量好、响应快、价格优是客户最朴素的追求;十年磨一剑打造顺磁共振谱仪,与进口仪器“同台竞技”,高质量、快响应随钻仪器为国家能源开发保驾护航;三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持续创新,用先进测量技术赋能各行各业。国仪量子将会继续从技术创新和用户需求这两个角度,走自己的独特的发展之路。
 
报告题目: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挑战及建议
 报告人:曹小宝 广州国家实验室 研究员(代徐涛院士)

 
  科学仪器是开展科学研究、取得前沿成果的必备工具,然而我国仪器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散而不精,大而不强,大量高端科学仪器基本处于“欧美垄断”的状态。曹小宝研究员向现场观众介绍了制约我国高端仪器创新的主要因素,从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技术供给;设备难以推广应用,迭代升级慢;社会投资意愿低,社会资源凝聚不足;议论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抑制科研仪器研发等。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相关部门拟定的重点任务布局。在14亿人民对健康的庞大需求和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产仪器应当从技术到产业,深入了解挖掘应用场景,整合全国力量,构建完整产业链;坚持国家干预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产业政策;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实现从科研业务到工业、临床业务的跨越,形成行业标准,获取更大的市场。
 
报告题目:科学仪器的国产替代思考
 报告人:韩双来 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韩双来董事长从中国科学仪器产业现状、“国产替代”经验分享、以及“国产替代”发展建议三个方面来阐述报告。目前中国科学仪器受到国家政策重视,大力发展科学仪器,资本家也在忙着上市和融资,促进科学仪器的发展,而国产仪器厂商也是百花齐放,开拓海外市场。韩双来表示谱育科技拥有四大亮点经验,首先是持续研发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其次是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然后是构建全面的科学仪器技术平台与产品体系,最后是联合共建,协同创新。
 
  高端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发展建议,一是在前沿技术平台上持续投入,高分辨、高灵敏、小型化是必要要求,例如高分辨质谱、高灵敏质谱、小型化质谱,技术突破是产业突破的基础、前提,国家能够持续给予支持;二是不断面向细分市场聚焦突破通用仪器达到专用化,联用,成像,自动化,在线化,国家牵引各细分领域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三是支持重点大型仪器一站式科研,突破技术攻关+产业化+白名单,由国家实验室牵头组建优势联盟协同创新,成员单位在一体化框架下共享效益。
 
报告题目:我的质谱技术研究成长之路
 报告人:张新星 南开大学 教授
 
  张新星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自己从本科到博士期间的科研经历,从自身的角度讲述自己与质谱结缘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质谱技术的发展。并介绍在研究期间取得的气液界面质谱电离进样技术、关键有机物气液界面反应的精准分析、关键无机物种气液界面反应的精准分析等几项成果。
 
  张教授也提出,仪器创制发展中设及各个学科的知识,例如机械设计、集成电路、电子设备、真空技术、光谱学、离子束物理、离子光学系统、计算机编程等等,这也就意味着这一过程中会存在复合型人才缺失、经费需求不足、发表论文速度慢、研究成果产出慢等问题,这就意味着行业要改革评价、激励体制;解决卡脖子需求;实现产学研上下游贯通。
 
报告题目:洞见真实——全二维气相色谱 GC1212
 报告人: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高启凡(代任海霞博士)

 
  在报告中,高启凡经理从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的相关知识、全二维气相色谱仪GC1212和能源化工领域的应用案例三个方面一一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传统气相色谱分离复杂样品存在峰容量局限性,容量有限,复杂样品会产生会生共流出,甚至鼓包,影响定性、定量淮确性,出峰规律单一,峰识别较难。
 
  而全二维气相色谱GC1212具有集成气流调制功能,无需额外安装调制器;能够满足全二维对采集速度、信号处理和流量控制的要求;同时产品配备便捷的全二维工作站和数据处理软件。能够满足系统生产、安装和使用标准化。
 
报告题目:突破组学极限:全新一代 Orbitrap Astral 质谱仪
 报告人:樊朝阳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樊朝阳带大家一起回溯了质谱的发展历史,分析基于质谱的组学研究,如何覆盖更多研究对象。随后,樊朝阳通过图片向大家介绍了全新一代 Orbitrap Astral质谱仪的组件与设计理念。该产品与组离子包并行,提高二级效率;能够实现动态离子管控,同时进行并行处理;拥有更高通量、更深覆盖、更高灵敏度。能够实现平行、快速、准确地分析更宽的动态范围,发现更多的生物标志物。
 
报告题目:助力科学仪器国产化替代水平提升之经验分享
 报告人:张丽娜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张丽娜工程师从自身角度出发,向现场的专家学者介绍了验评维度,分别为基本性能标、实际样品检测、仪器仪表耐用性、工作站建设和运行成果五个方面。仪器仪表学会联合多家单位对质谱、色谱、数字PCR仪等仪器进行了验评,并开具了相应的验评报告。以期促进产品质量提升,促进更多的用户关注国产仪器、使用国产仪器,搭建“产-用”的桥梁,为国产仪器应用示范工作探索新的示范模式。
 
  除此之外,学会还举办了仪器仪表国产仪器应用示范、国产仪器企业走访、组织技术培训、来访接待等活动。张丽娜工程师表示,在走进国产仪器企业,验评国产企业的过程中,行业从业者能够更加了解国产仪器发展现状、了解国产仪器性能指标、了解国产仪器的应用场景。在市场行为中可以优先考虑优质国产仪器,根据实际需求按需购买,给国产仪器更多包容、更多信心,为国产仪器的成长之路贡献力量。
 
报告题目:中国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 2023(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
报 告 人:武思宏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 副部长(主持工作)
 
  随着全球对于科学仪器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高校院所结合实际,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牵引仪器仪表领域产业需求、培育高价值专利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成果转化工作模式。为了使高等院校、企业和科研人员了解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进展和成效,带动和释放科技成果转化热情和活力,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编写《中国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 2023(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分别从总体和传感器领域、雷达领域、谱系仪器领域三个角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进行了统计。
 
  从总体上来看,2022年我国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72.33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9%。其中,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产出单位前三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所、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传感器领域的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6.79亿元,同比增长18%;雷达领域的科技成果总金额为7.26亿元,同比增长118%;谱系仪器领域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4.72亿元,同比增长16%。
 
  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虽然起步阶段较晚,目前仍存在基础研究薄弱、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低、高端仪器仪表及核心部件有待进一步开发等问题。但是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我国的相关研究日益丰富,仪器国产化程度不断加深,科技成果转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相信在各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仪器仪表行业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独特的“仪器力量”。
 

颁奖典礼

  在下午的报告结束后,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举行了“朱良漪奖”颁奖仪式,奖项意在鼓励更多力量投入到分析仪器创新中,加快分析仪器的自立自强进程。2023“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共设有三个子奖项,包括“创新成果奖”、“青年创新奖”和“应用创新奖”。
 

 出席展商代表

       据悉,出席本次大会的有岛津仪器、赛默飞世尔、国仪量子、成都睿科、苏州艾捷博雅、汇健科技、杭州博日科技等50余家企业。大会后续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点击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相关产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