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第九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盛大开幕,共绘“下一代分析仪器”宏伟蓝图(上)

化工仪器网 2024-11-15 • 6728阅读
  【化工仪器网 会议新闻】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分析仪器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石,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1月15日,第九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4)在广东省深圳市登喜路国际大酒店·国际厅盛大开幕,以“下一代分析仪器”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科技精英、产业领袖、高校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分析仪器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技术创新路径。化工仪器网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对本次大会进行报道。
 
签到处
 
  本次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承办,旨在研究和探讨未来几年分析仪器的发展方向及布局建议,集中宣传最新分析仪器及其关键部件的高水平研发成果,进一步提升用户对国产仪器和国产关键部件的信心。随着我国在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方面的持续发力,分析仪器行业正逐步从“人有我有”向“人优我优”乃至“人无我有”的方向发展,为国产化替代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方向主持开幕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士刘文清、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士郑海荣、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通用机械处华霄桐分别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方向主持开幕式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士刘文清致辞时表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作为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座谈,具有人才信息密集优势,引领学科和行业最新进展,是沟通前沿技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学会推动人才成长,设立多项奖学金和奖项,协同开展人才科举工程和竞赛,举荐国家人才。同时,学会提供公共服务,开展战略研究、产业规划、科技服务等工作,制定团体标准,开展专业工程教育认定。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是学会的品牌会议,为科技管理人员、企业用户等提供交流平台。最后刘文清院士祝愿本届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士刘文清
 
  紧接着,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院士致辞,他表示,高端精密仪器是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国精密仪器正经历从进口依赖到国产替代,面对未来,如何精准布局原创仪器研发,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战略问题。他期待与各位携手,推动产业链融合,共促分析产业高端发展。
 
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士郑海荣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通用机械处华霄桐致辞,他表示,高端科学仪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领域的关键,对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高端仪器产业取得明显进步,但仍面临供给不足、技术薄弱等问题。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国际科技竞争态势,需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提高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产业科技核心能力,把握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生产力,支持优质企业发展。华霄桐说道:“全党全国需共同努力,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高端仪器创新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力建成制造强国、科技强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通用机械处华霄桐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隆重的2024“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颁奖典礼,表彰在过去一年中为中国分析仪器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获奖代表上台发言,分享了他们的创新经验和对未来行业发展的展望,激励着每一位与会者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颁奖现场
 
  开幕式过后,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学者、杰出的青年科学家以及优秀企业代表共同呈现了11场富有启发性的大会主题报告。这些报告涵盖了分析仪器的最新技术进展、市场趋势、创新策略、应用案例等多个方面,为参会者带来了前沿的学术观点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报告人:李景虹院士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表面等离子体电化学显微成像
 
  电化学显微镜是在微观尺度观测电化学过程的重要工具。在单细胞、单颗粒、单分子水平的电化学分析中,对电化学显微镜的灵敏度和时空分辨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李景虹院士从课题组研究新技术出发,向参会者分享了电化学显微成像技术发展对界面反应过程研究、能源材料设计、药物筛选与研发等方面的影响。他谈道,“课题组通过结合表面等离子体光学技术与电化学技术,发展了表面等离子体电阻抗成像,在单个细胞中进行钙离子的原位实时成像和GPCR刺激响应研究;开发了电化学电流成像技术,用于单个纳米颗粒的电催化活性成像;发现了表面等离子体的积分成像原理,提高灵敏度至单个生物大分子的免标记成像,并提出了超分辨成像的方法。”
 
报告人:刘文清院士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报告题目:超光谱监测技术装备助力绿色科技赋能
 
  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问题。刘文清院士从大气多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监测两方面阐述了高精技术装备助力生态建设全方位发展。他提及,传统大气污染监测难以全面反映大范围环境状况,环境光学监测技术因其高扩展性、高灵敏度和宽目标检测优势,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刘文清院士表示,目前,已建立了以差分光吸收光谱(DOA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激光诱导荧光分析(FAGE)等为主体的多种环境光学监测技术体系。然而,随“减污减碳”战略推进,污染源/温室气体的来源、排放成分、排放浓度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监测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他说道:“卫星和无人机遥感等新技术发展,使从空间获取污染物数据成为可能,形成星空地一体化多污染物监测体系,结合卫星、无人机和地面监测设备,实现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全面精准监测,为构建全方位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体系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
 
报告人:裴志永处长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报告题目:“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十四五”实施进展及展望
 
  重大科技成果突破对先进科学仪器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科学仪器已成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物质基础,引领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科技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民生保障、公共安全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条件仪器专项旨在强化我国基础科研条件,聚焦科学仪器、科研试剂、实验动物、科学数据四大领域,共部署200余项任务。
 
  裴志永处长从“专项背景”、“专项概况”、“管理情况”、“取得成效”四方面着重阐述专项在科学仪器方面的任务部署与研究进展,以提升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他将国内和国外专项进行对比,相比较于国外专项的技术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成熟、垄断高端仪器市场,国内专项还需要继续创新,在科学仪器板块,2021~2023年项目总数179个,中央财政经费15.69亿元;在2024年部署仪器指南项目1.96亿元,涉及29个指南方向。
 
  对此,裴志永处长表示,未来突破性创新离不开科学仪器的创新!围绕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我国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保障能力建设的使命定位,解决我国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卡脖子”问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装备水平。
 
报告人:张骁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院
 
  报告题目:生物样本分析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生物样本制备与分析检测装备技术标准研制项目启动
 
  生物科技与基础医学诊断领域的迅猛发展,对生物样本制备与分析检测装备的高效性、精准度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国内在该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设备间的协同作业与数据共享仍存在瓶颈。相比之下,国外虽技术先进,但在生物样本制备与分析检测装备的智能通信标准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
 
  为应对这一挑战,张骁研究员提出了TS-ICP-BE-PAI智能通信协议标准,该标准基于OPC UA框架,具备数据标准化、信息建模、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特性,旨在实现设备间的无缝协同与数据共享。TS-ICP-BE-PAI协议的命名方式直观易懂,基础构件完善,为生物样本制备与分析检测装备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张骁研究员还介绍了工业4.0标准总线在工业自动化产线中的典型应用,进一步强调了标准化、智能化在推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性。通过推广TS-ICP-BE-PAI,将促进技术交流,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提升行业竞争力,推动生物样本制备与分析检测装备领域向智能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下午的学术报告精彩依旧,将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秀丽副所长,北京化工大学苏昕教授,深圳市真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周志良,沈阳化工大学许光文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罗茜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董诚研究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方向理事长带来前沿的研究进展,请持续关注。
 
  此外,会议同期还将开设仪器及部件展览,特设分析仪器重大研发成果壁报展,集中展示分析仪器领域的前沿技术与优秀产品,进一步提升用户对国产仪器和国产关键部件的信心。
 
研发成果壁报展
 
  以下是部分参展厂商:
 
作者:南笙
点击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相关产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