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订量:
EXPEC 5250 气相/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GC/LC-TQMS)
顶级会员第12年
生产厂家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代码:300203)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中国杭州,是一家以分析仪器产品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平台型企业。
聚光科技用感知分析技术与数字化管理持续守护地球环境与人类生命的健康与安全。
公司业务涵盖智慧工业、智慧环境、智慧实验室、生命科学与诊断等领域,为环境、水利水务、应急安全、冶金、石化、化工、水泥、半导体、材料、能源、地矿、食药、疾控、生命科学等众多行业客户提供分析仪器、试剂耗材、信息化软件、运维检测服务、咨询服务等创新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
秉承“科技基因、研发基石、产业深耕”的经营理念,致力于打造成为“分析仪器民族品牌企业”。
坚持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构筑多领域技术平台、同步智能化数字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未来,聚光科技将继续秉持创新与匠心精神,始终与时代共呼吸,以自主可控的分析仪器产品、技术服务于各行各业,共夯科学仪器强国之基,拥抱科学仪器新未来!
公司目前拥有1300余人的研发团队,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博比例57%以上,先后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城镇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应用中心”、“环境与安全在线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浙江省环境与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等。公司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的挂靠单位,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及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杭州市环保产业协会会长单位。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在全国设有30+个办事处,20+子公司,覆盖国内30+省级行政单位,全球业务拓展至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众多地区。公司拥有超过1200人的运维服务人员,7*24小时免费客服热线,为客户提供从咨询、方案设计、施工、售后服务“全生命周期”的360°优质服务。
22年来,聚光已拥有系列自主可控的分析技术平台、多项产品技术打破垄断,构筑“分析仪器为基、数字化管理为策”的感知物联网,通过“深度感知、物联智控、数融智联”多领域领物联网解决方案,助力政府与用户实现智慧感知与数字智治。
聚光智慧生态环境板块,以“地-空-天”立体监测感知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关键能力支撑,构建“测-管-治”一体化平台,打造“环境大脑”实现生态环境全过程污染防治场景,将政府、企业、公众多端互联,助力“互联网+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格局。
智慧工业板块,以全流程气体成分与工艺过程自动监测分析为关键能力支撑,融合“工业大脑”,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工艺优化、节能降耗提供系列数字化互联服务场景,助力实现产业智能化、数字化。
智慧实验室板块,推出“全自动实验室” 无人实验4.0,助力用户实现实验室检测的自动化、现场化,为未来智能工厂提供了智慧感知方法。
国家“卡脖子技术”和“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大战略下,聚光持续发扬科学仪器技术核心。
谱育科技在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平台基础上,研制了创新的包含ESI/EI双离子源的 EXPEC 5250 气相/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GC/LC-TQMS),同时满足GC-MS/MS 和 LC-MS/MS两种工作模式,一套系统即可实现气相和液相两种进样系统分别分析。 EXPEC 5250型气相/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GC/LC-TQMS)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质谱技术,攻克了ESI/EI双离子源、真空接口、高效离子传输、90度离子偏转、高速碰撞反应池、射频电路驱动等关键技术,打造了性能*的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新产品。针对气相和液相系统的结合,设计了免拆卸、程序自动切换的双路接口进样通道,实现了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仪双进样模式联用系统。
产品特点:
双模双核,一套系统就可以实现GC-MS/MS分析和LC-MS/MS分析
1、*的E-Spray离子源,保证LC-MS/MS分析高效稳定;
2、全程无冷点的气质接口和EI离子源,保证GC-MS/MS样品的高效传输及高效电离;
3、双通道离子光学设计,兼容双通道离子传输,更具优异的灵敏度;
4、90度偏转的GC进样通道,有效过滤未电离的中性粒子,避免后端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的污染,保证仪器在GC-MS/MS模式下具有极低的背景噪声,可保证质量分析器的长期稳定性;
5、双正交的LC进样通道,结合Step Scan离子传输技术,具有超高的离子传输效率;
6、创新的轴向加速碰撞池技术,大大提升碰撞效率;
7、双路射频电源闭环自适应调整技术和抗温湿度交变技术,提高四极杆射频电源的稳定性。
全中文的 Mass Expert 质谱工作站
全新的Mass Exper t全中文质谱控制软件和分析软件操作简单,一键自动调谐和质量校准功能降低了仪器控制的复杂度,降低了仪器使用门槛。质谱分析软件和报告模板可根据不同应用领域、不同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定制,满足各个应用领域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