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仪器为何难觅?
时间:2011-09-16 阅读:2486
我国90%以上科学仪器依赖进口,去年购置进口仪器金额达到近千亿元,但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投入却严重不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学家取得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但有一个现象引起了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朱星的注意:“我们取得的许多成果是依靠外国生产的仪器设备完成的。”
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专项课题支持下,朱星主持对国内科学仪器研发现状做了系统调研,长达100多页的调研报告揭示这样一个结果:目前我国的科学仪器研究和制造,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逐步拉大,对国外仪器依赖度逐年增高。
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的科学仪器。掌握了zui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朱星说。
多跟踪模仿,少原始创新——
购置和自主研发投入比例严重失调
目前,我国科学仪器购置和自主研发投入比例严重失调。近年来科学仪器行业重引进、轻自主开发的现象严重。
据不*统计,我国90%以上科学仪器依赖进口,去年购置进口仪器金额达到近千亿元,但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投入却严重不足。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另一个问题是多跟踪模仿、少原始创新。而且由于我国科学仪器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大部分技术都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来承担,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位业内人士说。
据记者了解,一种原创性科学仪器设备从原理提出到形成成熟产品往往需要十多年,而现有的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支持方式是按照传统的科技计划方式设立项目,一般实施周期较短,通常仅数年,很多工作难以系统化实施,制约了原创性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化发展。另外,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分析测试中心等也较少开展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
与此同时,据记者调查,一些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重研究人员,轻技术支撑人员”的现象比较普遍,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实验工程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影响了仪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很多人被外国大公司挖走,或者转入研究行列。
就国内生产科研仪器的企业而言,目前,企业数量多、小而全,但核心竞争力弱。我国科学仪器生产厂家近千家,大部分产值都低于1000万元,产值上亿元的却不多,并且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单一。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 “与国外大公司相比,我们与科学仪器设备相关的配套体系没有完善起来,即使一些技术问题解决了,也只能停留在图纸和样机阶段,无法迅速实现产业化。”
对于科研仪器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专家分析认为,我国促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产学研用结合都是在较浅层次的合作,缺乏长期性、战略性的合作机制,研发脱离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