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材 料 | 状 态 | 组 织 说 明 |
11 | T8 | 正火 | S。细层片状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小于600X,层状分辨不清,有如天空中黑淡的云彩。只有放大到1500X以上,才能分辨其P的层片状特征。 |
12 | T8 | 等温淬火 | T.T是淬火时A分解成极细片状的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光学显微镜倍数低,无法分辨T的层片结构而呈墨菊状黑色团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10000X以上,才能显示片层状特征。T是淬火而得的组织,总会保留部分淬火M,由于侵蚀浅,M形态未显示,与Ar同为白色。 |
13 | T8 | 等温淬火 | B上+M+A残。B上是由成束的大致平行排列的条状F与分布在F条间的断续Fe3C组成的非常层状组织。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成束的F条向A晶内伸展,具有羽毛特征。F与Fe3C两相分辨不清而成黑色,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8000X以上,才能分辨出两相。 |
14 | T8 | 等温淬火 | B下+M+A残。B下是呈扁片状的过饱和F与分布在F内的短针状Fe3C的两相混合物。它比淬火M易受浸蚀,在光学显微镜下成黑色针状或竹叶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放大8000X以上,才能分辨F内的Fe3C。其中白色部分为淬火M和A残。 |
15 | 20 | 淬火 | 板条M。尺寸大致相同的条状M,定向平行排列,呈现黑白差的M束.束与束之间位向差较大,一个A晶内可形成几个不同取相的M束.板条M之所以呈现黑白差,因低碳钢的MS点高 ,先形成的M受自回火程度重,呈黑色,后形成的M自回火轻而呈白色。 |
16 | T8 | 淬火 | 片状M+Ar。高碳M呈片状,片间互成一定的角度。在一个A晶内,*片形成的M较粗大,往往贯穿整个A晶粒,将A晶粒加以分割,以后形成的M针,则被受其限制而逐渐变的细小,故片状M,在同视场中有长短粗细之分。淬火M本为白色针状,Ar为浅灰色。由于制样过程中在成回火,故马氏体呈浅黑色针状。 |
17 | 45钢 | 正火 | F+S。白色条块状为F。沿晶界析出;黑色块状为S。正火冷却块,F得不到充分析出,含量少,进行共析反应的A增多,析出的P多而细。45钢正火可以改善铸造或锻造后的组织,细化A晶粒,组织均匀化,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度。 |
18 | 45钢 | 油淬 | M+T。沿晶界分布的黑色团块为T,白色为淬火M。油淬冷速慢,45钢淬透性不够,不能全部获得M,会析出少部分T。T易浸蚀,稍浸蚀即成黑色,淬火M难浸蚀而呈白色。 |
19 | 45#钢 | 860℃水淬 | 中碳M。M成板条和针状混合分布。板条M较多,针状M的针叶两端较为园钝。45#钢的MS较高,先形成的M产生自回火,呈黑色,未自行回火的M呈白色。因而形成衬度。 |
20 | 45钢 | 860℃水淬低温回火 | 回火中碳M。在200℃以内回火,M内的Fe3C析出,使M呈深黑色。极少量Ar*转变。 |
21 | 45钢 | 860℃水淬中温回火 | 回火T。回火T是从M分解出的F基体上分布极细粒状Fe3C的混合物组织。中温回火,促使M中析出的碳化物向针叶边缘集聚。呈极细颗粒状,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而呈黑色。而M的中心出现贫碳而呈白色。所以白色F片条状说明仍稍保持M位向。黑色的碳化物,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渗碳体质点,并可看出回火T仍然保存有针状M的位向。 |
22 | 45钢 | 860℃水淬高温回火 | 回火S。回火S是F基体上分布细粒状Fe3C的混合物。回火温度增高,Fe3C颗粒长大,其颗粒比回火T粗,但光学显微镜下仍不能分辨Fe3C颗粒。淬火得到的M通过高温回火,促使M中析出的碳化物向针叶边缘聚集,致使其易浸蚀呈黑色,而M中心贫碳呈灰白色。 |
23 | 45钢 | 780℃水淬 | 亚温淬火组织F+M。由于加热温度低于AC3,保留了部分F,加热组织A+F。淬火后,A转变为M,呈黑色,F不变,为白色。所以亚温淬火组织为黑色的M基体上,分布着白色块状F。 |
24 | 45钢 | 1100℃水淬 | 过热淬水组织M粗。由于加热温度过高,A晶粒迅速长大,淬火后获得成排分布的粗大的中碳M。不同的晶粒内,平行排列的M位向是不同的。 |
25 | T12 | 球化退火 | 球状P。是F基体上分布颗粒状Fe3C。白色为F基体,白色小颗粒为Fe3C。图中部分为Fe3C颗粒较粗大。 |
26 | T12 | 780℃水淬低温回火 | 回火M和粒状Fe3C。黑色为隐针状回火M,白色颗粒为Fe3CII。由于加热温度在A3在AC1之间,加热组织为A+Fe3CII。淬火后晶粒细的A获得的M针亦细,Fe3CII不变。回火后M成黑色,成为黑色回火M基体分布白色颗粒Fe3CII。属于正常回火组织。若黑色M基体出现浅黄色,甚至有细针状M,说明回火不充分。 |
27 | T12 | 1100℃水淬低温回火 | 过热淬火后的低温回火组织M+Ar。由于加热温度过高,Fe3C全部溶解于粗大的A中,淬回火后获得粗针的黑色回火M体及灰白色的残留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