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癌的“黑科技”: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
时间:2024-06-12 阅读:483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小肝癌包括微小肝癌得以早期发现,为介入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患者有更多的治疗选择。肝癌介入治疗已经从最初针对中期肝癌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发展到贯穿不同分期肝癌的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介入治疗设备、器材、材料的快速发展,肝癌介入治疗的发展日新月异。目前,肝癌TACE治疗正向规范化、精细化和“个体化”综合治疗方向发展。TACE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提出并应用于临床,在肝癌治疗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被认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比较常用方法之一,是晚期肝癌患者的较好的治疗手段。
TACE在肝动脉造影显示肿瘤营养血管的同时,将导管经股动脉超选择性插入到肝脏肿瘤供血动脉后,注入栓塞剂和(或)化疗药物,使化疗药物直接到达病灶,然后中断肿瘤病灶的血供,化疗药物以最大药物浓度作用于肿瘤细胞,促使肿瘤细胞缺氧、缺血并发生坏死。经过几代介入人共同努力,TACE治疗技术不断提高、理念不断创新、规范不断增强,疗效明显提高。根据最新《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TACE被推荐为中国肝癌分期方案(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Ⅰb~Ⅲb期患者的治疗方法,其中Ⅱb、Ⅲa期为较好的选择。目前,在不可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真实世界治疗中,TACE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已成为共识和常用治疗模式。
一、TACE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①不适合或不愿意手术的肝癌患者;②肝肾功能无严重损害和大量腹水;③门静脉无全部栓塞的栓子;④手术切除术后复发者;⑤肿瘤破裂出血,需要急诊止血;⑥为手术做准备,需要阻断血供、缩小肿瘤、减少术中出血者。
2禁忌证
①肝功能为Child-Pugh C级,伴有高黄疸、大量腹水和严重凝血障碍;②全身衰竭,肾功能不全;③门静脉有全部性栓塞、下腔静脉和胆管有栓子;④有广泛转移灶;⑤白细胞<3.0×109/L、PLT<50×109/L;⑥有感染性病灶。
二、TACE操作要点
1术前准备
⑴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DSA)机器运转正常。
⑵局部备皮。
⑶准备18~19 G穿刺针、导管鞘、导丝、导管及微导管。
⑷对比剂:水溶性碘、离子型对比剂(60%或76%泛影葡胺、安其格内芬等)60~100 mL。
⑸化疗药物:常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阿霉素(ariamycin,ADM)、顺铂(cisplatin,CDDP)、卡铂(carboplatin,CBP)、洛铂(lorboplatin,LBP)、斯裂霉素C(mitomycin,MMC)、表柔比星(epirabicin),以及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5-氟尿嘧啶(5- fluorouracil,5-FU)。联合应用5-FU(500~1000 mg)+DDP/CBP(60~100 mg)+EADM(16~20 mg)。
⑹过去常用2 mm × 2 mm × 2 mm的明胶海绵颗粒,现在多用空白栓塞微球(100~300 μm、300~500 μm)或药物洗脱微球。
2操作要点
⑴在DSA设备支持下,患者仰卧位,常规双侧腹股沟区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在右股动脉处行皮下局麻,应用seldin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
⑵经股动脉置入5F动脉短鞘。沿鞘送入5F RH导管由腹主动脉的腹腔动脉干进入肝总动脉;行正位及右前斜30°肝动脉造影明确病灶位置,应用微导丝及微导管超选至瘤荷动脉,经动脉期、实质期、静脉期造影确认肿瘤范围。
⑶沿微导管缓慢注入抗肿瘤药物及栓塞剂:常用药物EADM、CDDP、CBP、MMC、5-FU等,多为2~3种联合应用;注入明胶海绵栓塞、空白栓塞微球或载药微球。
⑷碘化油栓塞:用超乳化乙碘化油,与抗肿瘤药物充分混合成乳化剂进行栓塞[超乳化碘油+LBP/雷替曲塞混悬乳液联合空白栓塞微球(100~300 μm、300~500 μm)或载药微球+表柔比星],直至肿瘤染色基本消失。
⑸撤微导管,将RH导管退至肝固有动脉,缓慢注入稀释后雷替曲塞/表柔比星。
⑹术毕拔出导管及导管鞘,右股动脉穿刺点压迫器加压包扎止血,送入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