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铜人简介
时间:2012-07-26 阅读:2859
针灸铜人是中国古代供针灸教学用的青铜浇铸而成的人体经络腧穴模型。始于北宋天圣年间,明清及现代均有制作,是经络腧穴教学*的教具。
针灸铜人简介
针灸铜人(参考资料一)
北宋针灸铜人为北宋天圣五年(1027)宋仁宗诏命翰林医官王惟一所制造,其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穴旁刻题穴名。同时以黄蜡封涂铜人外表的孔穴,其内注水。如取穴准确,针入而水流出;取穴不准,针不能刺入。明代针灸铜人是明英宗诏命仿北宋铜人所重新铸造。于正统八年(1443)制成。北宋铜人原件遂被遗弃而下落不明。此外,明嘉靖年间针灸学家高武也曾铸造男、女、儿童形状的针灸铜人各一具。现故宫博物院收藏一具明代铜人,高89厘米,男童形状。清代针灸铜人是乾隆七年(1742),清政府令吴谦等人编撰《医宗金鉴》,为鼓励主编者,曾铸若干具小型针灸铜人作为奖品。现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藏有一具,系女性形状,高46厘米、实心,表面有经络腧穴,但造型清代针灸铜人欠匀。中国历史博物馆亦藏有一具针灸铜人,高178厘米,为晚清制造。现代仿铸针灸铜人是南京医学院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合作,于1978年研制的仿宋针灸铜人,现存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是用青铜冶炼浇铸而成,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打开后可见浮雕式脏腑器官,闭合后则全身浑然一体,高172.5厘米,重210千克。1987年河南开封何保仪等人也根据历史文献,铸造针灸铜人一具,以图复原。此外,尚有一些依靠现代科技制作的铜人,并已投放市场。
针灸铜人(参考资料二)
针灸铜人,针灸教学之人体模型。始创于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用铜塑造,体表刻有经络和腧穴名称,胸膜腔有脏器,中空。是北宋医家王惟一总结前人经验,为提高针灸教学效果而主持设计制造的。它既是针灸教学的教具,又是考核针灸医生的模型。考试时在铜人体表涂蜡,体内注入水银,令被试者取穴进针,如果取穴部位准确,则针进而水银出。如取穴有误,则针不能入。宋代,针灸铜人共铸两具,惜因战乱均已遗失。据说现日本博物馆所藏铜人,即宋针灸铜人,尚有争议。此后,明、清、民车到1949年后,不断有*或个人仿制针灸铜人,计百余具。
两千多年前,我国zui早的中医著作《黄帝内经》提出了“经络”的概念。从此,中国古代针灸医术基本形成。用针灸行医救人,必须遵循人体正确的穴位经络。起初,中医熟悉穴位,主要依靠书籍和图本。由于没有直观形象作为参考,非但不方便,而且容易出现错误。针灸铜人便应运而生。 资料记载,我国古代制作的zui重要、zui的针灸铜人是宋天圣铜人。它是我国历*zui早的针灸铜人,可说是众多针灸铜人的鼻祖。宋天圣铜人于宋朝天圣五年(1027)由宫廷医官、医学家王惟一主持,北宋朝廷组织全国能工巧匠铸造。当时共铸成针灸铜人两座。
从明正统石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拓本中的铜人经脉图可知,宋天圣铜人是一个直立的青年男子形象。铜人的身体里有木雕的五脏六腑和骨骼。由于工匠们将铜人体内的脏腑器官雕刻得栩栩如生,铜人不仅可用于针灸学,还可用于解剖教学。这比西方的解剖医学早了近800年。
有意思的是,这种铜人除了供人辨认穴位以外,还被用来考察学生们的针灸水平。据说,测验时,老师会先把铜人表面遍身涂蜡,铜人体内盛满水(一说为水银),然后给铜人穿上衣服。如果学生能准确地刺入孔穴,就可以使水射出。如果取穴位置错误,针就不能刺入。
宋代以后,我国又陆续制造了许多针灸铜人。这些铜人基本都呈直立站立状。可惜许多珍贵铜人在战乱中损毁,有的被外国侵略者掠去。如上述的两尊宋代天圣针灸铜人,至今下落不明。
针灸铜人缘起
综述
针灸学一直是中医学中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法。北宋初,也有一些前世的针灸书籍流传于世,但是错误百出,容易引起误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宋仁宗赵
祯诏令翰林医官院医官、尚药奉御王惟一,考证针灸之法,铸造针灸铜人,作为针灸之准则。
针灸铜人书籍
王惟一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
是宋代针灸学家,曾任翰林医官院医官、尚药局奉御,他对古医书中之有关针灸理论、技术、明堂图经等都有深入研究。奉旨后,他又进一步对人体解剖、穴位、经络走行、针灸主治等进行细致研究,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宋仁宗看后认为书中论述虽然精辟,但是学习的人执行起来可能还是会有偏差,于是继续下令王惟一制作针灸铜人模型,以便更感性化地认知针灸理论。
针灸铜人制作
公元1027年,王惟一制成了两个铜人
这两个针灸铜人,高度跟成年男子一般,外壳可以拆卸,胸腹腔也能够打开,可以看见腹腔内的五脏六腑,位置、形态、大小比例都基本准确,在铜人身体表面刻着人体十四条经络循行路线,各条经络之穴位名称都详细标注,都严格按照人体的实际比例。两个铜人铸成后,一个放在翰林医官院保存,一个放在大相国寺仁济殿中。针灸铜人的制成,使经穴教学更为标准化、形象化、直观化,很快针灸铜人就成为针灸教学的模型,对于指导太医局里的学生学习针灸经络穴位非常实用。
针灸铜人促进
对于针灸教学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有了针灸铜人,学生在进行针灸考试时,通过针灸铜人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查,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更真实的体现。铜人扎针灸考试的方法非常科学,考试前会将铜人的表面涂上蜡,用来遮盖铜人上刻的穴位、经络说明,穴位上的针孔也被黄蜡堵塞,铜人体腔内还要注入水银或水。学生考试时,根据考官的出题,用针扎向铜人的穴位,如果针刺的部位不准确,针就不能扎进铜人体内;如果取穴正确,正好扎在被堵上的铜人穴位点,那么针很快就能刺进去,并刺到体腔内,这样拔针之后,水银或水就会从针孔中射出。学生对于穴位掌握得是否准确,可以非常明显地考查出来,而且标准统一,对于针灸教学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针灸铜人铸成后,颇受人注目,宋金战争时,金人曾以索取针灸铜人作为一项议和的条件,可见针灸铜人的重要性。但经过金元明清几个朝代后,针灸铜人还是没有保存下来,至今下落不明,在明代时曾经复制了宋的针灸铜人并被保存下来。
王惟一在完成针灸铜人制作后,又重新编成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由翰林医官院刊刻印行,政府颁行于各州进行推广。《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经络腧穴图还被刻于大相国寺仁济殿的“针灸图石壁堂”,这些刻石有部分保存至今,残碑现分别展陈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们为研究我国医学史及针灸学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