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检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化工仪器网高级6

收藏

中检维康带您了解玉米赤霉烯酮

时间:2023-07-12      阅读:1019

▓我是谁?

我是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又称F-2毒素,首先从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玉米赤霉烯酮其产毒菌主要是镰刀菌属(Fusarium)的菌侏,如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和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黄色镰孢(Fusarium culmorum)、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半裸镰孢(Fusarium sernitectum)、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等菌种。镰孢菌属种在玉米繁殖一般需要22%~25%的湿度。

我来源于哪里?

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粉红镰刀菌、窜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也能产生这种毒素。李季伦1980年研究发现,许多农作物如小麦、大豆等植物中也存在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有许多种衍生物,例如7-脱氢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酸、8一羟基玉米赤霉烯酮。同时,植物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结构和对生物体的影响与霉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作用是一致的。

我有啥威力以及破坏力?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其中玉米的阳性检出率为45%,最高含毒量可达到2909mg/kg;小麦的检出率为20%,含毒量为0.364~11.05mg/kg。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h才被WAN全破坏。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可使家畜,家禽和实验小鼠产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妊娠期的动物(包括人)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谢产物。1980年李季伦教授发现植物体内也存在玉米赤霉烯酮。

如何发现检测到我?

目前,一般都采取液相、气相色谱、胶体金快检卡以及酶联免疫试剂盒的方法进行测定。有些测定的方法较为复杂,对仪器的要求也很高,但结果很准确。中检维康公司针对不同的检测方法都有一套完整的检测方案,请联系客服人员索取详细资料。


上一篇: 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检测—SM333多功能净化柱 下一篇: 食用油中苯并芘的检测-固相萃取柱法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