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漂浮导管是进行肺动脉压(PA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测量的工具。全长110cm,每 10cm有一刻度,气囊距导管顶端约1mm,可用0. 8~1ml的空气或二氧化碳气充胀,充胀后的气囊直径约 13mm,导管尾部经一开关连接一1ml的注射器,用以充胀或放瘪气囊。导管顶端有一腔开口,可做肺动脉压力监测,此为双腔心导管。三腔管是在距导管顶部约30cm处,有另一腔开口,可做右心房压力监测。如在距顶部4cm处加一热敏电阻探头,就可做心输出量的测定,此为完整的四腔气囊。
适应证
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血管手术;肺栓塞、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创伤,灼伤,各种类型休克;嗜铬细胞瘤及其它内外科危重病人。
导管价格昂贵、来源困难,当病人有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肺功能严重障碍,需应用复杂呼吸形式支持其功能时,为置管时机。因导管不能长期留置,故临床医生应注重其临床改变以掌握置管的适当时机,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病情复杂且病程较长者有时需反复置管。
经肘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经上或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到肺动脉。
经肘静脉或股静脉置管距心脏距离较远,特别是应用重复使用的导管,可因其在体内血流中浸泡时间相对延长、导管变软,易打弯而至操作困难,使插管失败;如置管是作为某些大手术前病人的术中监测之用,可由于导管在此处的解剖位置使术者和监护者在操作时互相影响;如股静脉置管本身及术后导管的维护的污染机会均相对增加。鉴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使临床医生尽少选用远端静脉插管,而多推崇于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经此静脉插入导管进入血路比较通顺,置入长度几乎是远端静脉置管的一半,污染机会少,易于临床监测及护理。但要求操作者技术全面,解剖位置明确,以尽可能的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初次插管者当然以个人有把握,插管可能1次成功而选择的静脉血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