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电转染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植入小鼠肌肉

威尼德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进入商铺

2025/1/3 10:13:11

摘要:本研究旨在将细胞电通透技术应用于DNA肌肉转染,通过优化电场强度、脉冲时值和质粒剂量等参数,实现高效电转染。实验采用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质粒作为报告基因,注射到小鼠胫前肌后给予特定电脉冲,转染率显著提高。该方法为基因治疗及体内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应用前景。

引言

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一种来自水母的蛋白质,具有更好的荧光性质,能够在特定波长光的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近年来,GFP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特别是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利用GFP基因的表达,科学家可以追踪细胞、组织以及整个生物体系的运动和功能。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通过将GFP基因转入目标细胞或组织中,科学家可以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生物中的位置和运动轨迹,繁殖情况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等重要信息。

肌肉是非病毒载体基因转染的良好场所,可以长时间表达基因产物,且在体内容易被触及。通过骨骼肌转染治疗性基因,可用于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肌肉本身疾病,还可以用于表达血管生成因子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或合成疫苗等。然而,单纯肌肉注射裸基因或者含有报告基因的质粒其表达水平极低,不易获得具有显著性的有效结果。

1998年,Mir等提出了肌肉基因电转染的新方法,通过细胞电通透作用,可以简单而又有效地将非病毒载体基因转入动物肌肉,包括灵长类动物。肌肉基因电转染成为研究的热门领域,并有望将来被用于肿瘤、贫血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肌肉基因电转染的条件,为后续利用肌肉进行抗肿瘤基因的电转染研究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

1.1 质粒

pEGFP-C1绿色荧光蛋白质粒,由吉林大学前列腺疾病防治研究中心惠赠(以下称为EGFP质粒)。EGFP质粒置于大肠E.coli菌JM109内扩增,碱裂解法提取、纯化。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质粒,其中超螺旋结构占70%~80%,无RNA残留。质粒溶解于K-PBS溶液(NaCl 30.8 mmol·L⁻¹、KCl 20.7 mmol·L⁻¹、Na₂HPO₄ 8.1 mmol·L⁻¹、KH₂PO₄ 1.46 mmol·L⁻¹、MgCl₂ 10 mmol·L⁻¹溶解于双蒸水)中,定量,调节质粒浓度为1 g·L⁻¹。

1.2 动物

昆明系小白鼠购于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共160只,4~6周龄,体重18~20 g,雌雄各半,随机分组,每组8只。

1.3 电通透仪

电通透仪由方波电脉冲发生器和针式电极组成(自行研制)。方波电脉冲发生器输出电脉冲主要指标:电场强度0~2500 V·cm⁻¹,脉冲时值0~100 ms,脉冲次数0~15次,脉冲频率0~10 Hz。针式电极为双针电极,正负极间距0~1 cm,为银制电极。

1.4 肌肉基因电转染参数的确定

浓度为1 g·L⁻¹质粒根据实验需要量注射到小鼠的胫前肌,注射后给予电脉冲,针式电极间距0.6 cm、次数8次、频率1 Hz为固定参数。1周后处死动物,取小腿胫前肌冰冻切片后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1.4.1 电场强度和脉冲时值的确定

EGFP质粒DNA 15 μg,注入30 s后给予电脉冲。按电场强度和脉冲时值共分为8组,即20和50 ms组分别给予电场强度0、100、200和400 V·cm⁻¹。观察不同电场强度和脉冲时值对转染率的影响。其中,0 V·cm⁻¹的20和50 ms组相当于单纯质粒肌肉注射实验。

1.4.2 注入质粒剂量的确定

电场强度200 V·cm⁻¹、脉冲时值20 ms,注入30 s后给予电脉冲。按质粒DNA注入的量分为3组,即7.5、15和30 μg组。

1.4.3 注入质粒后给予电脉冲的时间间隔的确定

质粒DNA 15 μg,电场强度200 V·cm⁻¹、脉冲时值20 ms。按注入后给予电脉冲的时间间隔分为2组,即注入质粒30 s后给予电脉冲(electric pulse, EP)组和注入质粒1 h后给予EP组。

1.4.4 转染后DNA表达最佳时间的确定

质粒DNA 15 μg,电场强度200 V·cm⁻¹、脉冲时值20 ms,注入30 s后给予电脉冲。按转染后处死动物进行观察的时间不同分为7组,即按处死动物的不同时间分为转染后第1、3、7、14、21、28和35 d组。

1.5 转染阳性肌纤维的确定

所取的骨骼肌标本先迅速置于液氮中冰冻,然后保存在-80℃冰箱中。取转染区骨骼肌做冰冻切片,厚度为100 μm,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阳性转染的肌纤维发出绿色荧光。发现阳性转染细胞后,切片厚度改为12 μm,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与光镜下对比后计数,按以下公式计算转染率。

结果

EGFP质粒15 μg注射到小鼠的胫前肌,在注入后给予如下参数,即电脉冲200 V·cm⁻¹,20 ms,1 Hz,8次,转染率最高,可达(73.2±7.2)%。EGFP质粒注射后不会在细胞外立即降解,注射质粒DNA 1 h内给予电脉冲不影响转染率;15 μg为适当的DNA剂量;EGFP蛋白的表达,7 d达到高峰。

讨论

2.1 电转染法优化参数的确定

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肌肉基因电转染的最佳参数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EGFP质粒剂量为15 μg,电场强度为200 V·cm⁻¹,脉冲时值为20 ms,脉冲频率为1 Hz,脉冲次数为8次时,转染率最高,可达(73.2±7.2)%。这一结果为后续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2 电转染法提高转染率的机制

与单纯EGFP质粒肌肉注射相比,DNA肌肉电转染可极大地提高其转染率。这一结果可能与细胞电通透作用有关。细胞电通透是一种利用短暂的高压电脉冲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的技术,可使细胞膜形成微小孔洞,允许外源DNA进入细胞内。本研究通过优化电脉冲参数,实现了高效、安全的DNA肌肉转染。

2.3 电转染法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肌肉是非病毒载体基因转染的良好场所,可以长时间表达基因产物,且在体内容易被触及。通过骨骼肌转染治疗性基因,可用于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肌肉本身疾病,还可以用于表达血管生成因子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或合成疫苗等。本研究为肌肉基因电转染提供了优化参数,为基因治疗及体内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应用前景。

2.4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创新性地将细胞电通透技术应用于DNA肌肉转染,并通过优化电场强度、脉冲时值和质粒剂量等参数,实现了高效电转染。此外,本研究还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电转染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基因治疗及体内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应用前景。

结论

本研究将细胞电通透技术应用于DNA肌肉转染,通过优化电场强度、脉冲时值和质粒剂量等参数,实现了高效电转染。实验结果表明,当EGFP质粒剂量为15 μg,电场强度为200 V·cm⁻¹,脉冲时值为20 ms,脉冲频率为1 Hz,脉冲次数为8次时,转染率最高,可达(73.2±7.2)%。与单纯EGFP质粒肌肉注射相比,DNA肌肉电转染可极大地提高其转染率。本研究为肌肉基因电转染提供了优化参数,为基因治疗及体内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应用前景。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