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持续加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国灵活调节煤电规模超过6亿千瓦,跨省区电力资源配置能力超过3亿千瓦,抽水蓄能累计规模达到5591万千瓦,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
然而,部分新能源发展较快的省份消纳压力凸显。而调节能力建设缺乏统筹优化,存量调节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价格、市场机制等有待完善,亟待做好调节资源科学规划建设,加强调节能力规模、布局与新能源发展的衔接,加大力度统筹现有调节资源高效调度利用。
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各类调节资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更加完善,各类调节资源调用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调节能力的建设优化,支撑2025~2027年年均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合理消纳利用,全国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
针对目前部分调节资源调用方式相对单一的问题,《实施方案》从促进有效发挥设备调节能力的角度,提出创新丰富新能源、新型储能等调用手段。例如,在新能源消纳困难时段优先调度新型储能,实现日内应调尽调。探索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水风光基地一体化调用。
《实施方案》提出,改造或建设一批调度机构统一调度的新型储能电站。推动具备条件的存量新能源配建储能实施改造,由电力调度机构统一调度运行,提升调用水平。在统筹安排各类调节资源建设规模基础上,结合系统供电保障和安全稳定运行需要,优化选择适宜新型储能技术,高质量建设一批技术先进、发挥功效的新型储能电站。
针对目前部分调节资源调用方式相对单一的问题,《实施方案》从促进有效发挥设备调节能力的角度,提出创新丰富新能源、新型储能等调用手段。例如,在新能源消纳困难时段优先调度新型储能,实现日内应调尽调。探索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水风光基地一体化调用。
科学合理的市场机制是促进各类调节资源效用发挥、实现调节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保障。《实施方案》强调完善峰谷电价机制,对电力现货运行地区,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合理峰谷价差;对尚未实现现货运行地区,进一步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提升峰谷差价经济激励水平。
《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设置备用爬坡、转动惯量等辅助服务品种,建立以调节效果为导向的市场机制,完善区域级辅助服务市场,鼓励建立区域内负荷侧可调节资源的跨省调用和交易机制。《实施方案》明确加快建立市场化容量补偿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容量需求和容量价值,引导各类资源向系统提供中长期稳定容量。
《实施方案》针对性提出举措,有助于指导各地各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