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粉类粮食中磁性金属物的主要来源

辽宁赛亚斯科技有限公司

2022/1/20 8:53:36

1.小麦等粮食作物在收割、晾晒、储存、保管及运输等过程中混入铁钉、铁丝、铁屑、铁锈、垫片等磁性金属物。

2.生产企业加工设备中的磨辊质量不合格。磨辊的材质、硬度、拉丝精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面粉中的磁性金属物含量。部分磨辊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在磨辊白口层内添加铬、镍、钼等贵重金属,导致在碾磨小麦等过程中,部分铁屑脱落面粉中。

3.车间现场的生产操作人员自身携带的磁性金属物、改良剂及包装袋里面混入的磁性金属物都可能成为面粉中磁性金属物的来源之一。

4.部分生产企业没有按照生产粉类粮食制品的工艺规定配备安装磁选除铁设备,有的虽也安装了磁选设备,由于安装不合理、磁选吸力弱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没有达到应有的除铁效果。二是部分生产企业没有严格按国家规定进行产品出厂检验或因检验设备落后,检测技术不过关,导致未发现产品中铁屑超标的问题。

5.制粉车间的机械设施、管道及用来加水润麦的自来水管等容易磨损或生锈,磨损或生锈产生的铁屑、铁末和铁锈等磁性金属杂质会混入到原料中去。

磁性金属物测定仪(含磁性分离板)是根据标准GB/T 5509—2008《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研制的检验粉类粮食中磁性金属物含量的仪器。适用于质量监督、面粉(以及各类粮食粉类)加工、粮食储运、购销、科研等需对粉类磁性金属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的部门。

毫不夸张的说,面粉中磁性金属物含量超标,将对我们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危害。长期食用磁性金属物含量超标的面粉,将会造成磁性金属物在胃、肠、胰腺等器官大量沉积,引起肝脏和心脏中毒。如果所食用的面粉中含有0.3毫米的针状金属物还会刺破食道、胃壁和肠壁、危害人体健康。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