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临床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或可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在我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
1、药物:
a、抗生素主要是氯霉素、合霉素,它们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其他如四环素、多粘菌素类、链霉素偶而也可;
b、抗肿瘤药(在肿瘤细胞被杀伤的同时,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也受到损伤);
c、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安乃近、APC、保泰松、消炎痛等与服用剂量较大,时间较长有关);
d、抗精神病药(三氟拉嗪);
e、抗甲状腺药(丙硫氧嘧啶、他巴唑等);
f、其他(磺胺药、奎尼盯奎宁、苯妥英钠、汞剂、锑剂等),此时如白细胞偏低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
2、病毒感染:
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3、免疫系统疾病:
因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偏低,此时应停止放疗,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