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上海高创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2012/4/11 9:55:35

1965年zui早利用脱钙骨基质在肌肉内诱发异位成骨后,人们在纯化脱钙骨移植物活性成分的过程中发现了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家族。此后,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骨诱导和BMP的研究日趋活跃,对其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做了更深入的研究,BMP已证明是正常胚胎时期骨、牙组织内部骨和成年骨修复中zui重要的诱导分化因子。这组蛋白质的发现,无论对基础生物学研究,还是对于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1 BMP的性质

  

  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应用,目前已鉴定并克隆出16BMP,除了BMP-1(一种由730个氨基酸组成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前胶原C蛋白酶)外,均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超基因家族中的成员[1]BMP在细胞内以前体形式合成,前体由一个信号蛋白和一个由100125个氨基酸组成的羧基末端(C-末端)组成。大部分的BMPC-末端含有7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其中6个半胱氨酸残基在多肽链内部形成二硫键,1个半胱氨酸残基参与肽键间二硫键的形成,使2个多肽键相互连接成二聚体,这种典型的局部二硫键结构称为半胱氨酸结。所以成熟的BMP蛋白结构是由二硫键连接的同型或异型二聚体。这种二聚体释放到细胞外,与机体各处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2 BMP受体及其活化途径

  

  目前已知BMP受体(BMPR)有两型:BMPR
(BMPRABMPRB)BMPR,它们分别起丝氨酸和苏氨酸激酶的作用,在结构和功能上和TGF-β、激动蛋白受体非常相似。BMPRABMPRB结构相似[23],它们的胞外段都很短,近膜侧有保守的“Cys,胞内有STK活性区域。BMPRBMPR大,胞内羧基端有富含苏氨酸和丝氨酸的尾巴;BMPR胞内区的近膜部分(N末端)有高度保守的丝氨酸、甘氨酸(GS)结构域,是活化起始的部位[4]
  BMPR可以自身磷酸化,同时还可以磷酸化上游的BMPR
ABMPRBBMPRABMPRBBMPR各自与BMP的亲和力很弱,不能单独介导信号传递。BMPBMPR结合时,BMPR使BMPRGS域磷酸化,然后BMPR(BMPRABMPRB)与两分子BMPR形成具备BMP高亲和力的异四聚体,为丝氨酸和(或)酪氨酸激酶受体。在信号转导中BMPRA起主要作用,BMP信号的特异性主要是由BMPRA决定的。BMPRSmad15可能还有8MH2结构域磷酸化,Smad158)与Smad4结合成二聚体进入核内,对核内活动进行调控。一旦Smad1Smad5被激活,就可以使成肌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此时不再需要BMP的存在。目前认为Smad8在结构上类似Smad5Smad1,但还未见有对其功能的报道[5]
  Smad6通过与BMPR结合,或者结合Smad1(与Smad4竞争)生成无活性复合体两种方式逆调节信号传导。此外,还有一系列Smad相互作用蛋白(SIP)与Smad14二聚体结合来调控其作用[6]

  SmadsMADmothers against dpp)的同系物(MAD是果蝇基因图谱中的一种基因编码的5060 KD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细胞对dpp蛋白产生反应所必须的,可以补救dpp缺失突变的分子;MAD同系物在线虫、果蝇、蟾蜍和人中都有发现,统一命名为Smads),MAD蛋白对TGF-β超家族的细胞内信号传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Smad家族有8个成员,拥有保守的N末端(MH1)及C末端(MH2),中间被非保守的苏氨酸、丝氨酸、脯氨酸连接区隔开。不同的TGF-β超家族成员通过不同的Smad传递信号。Smad2Smad3介导TGF-βActivin信号,而对BMP2则无反应。但TGF-βActivin都不能诱导Smad1磷酸化。Smad4表现为其它Smads的伙伴。

  磷酸化的Smad可以激活成骨细胞特异因子2OSF2)基因,产物OSF2蛋白具有激活转录的功能,其分子结构在果蝇和人之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OSF2蛋白及其同系物之间有保守的runt区,含有Val-Trp-Arg-Pro-TyrVWRPY)基元及一个由128个氨基酸组成的亚单位。OSF2蛋白通过runt区聚合成异二聚体。然后可以与成骨细胞特异性基团2OSE2)特异性结合,激活骨钙素转录启动子。骨钙素是成骨细胞的分子标记物,细胞一过性转染OSF2cDNA也可诱发骨钙素、骨涎蛋白和骨桥蛋白的表达。目前认为,OSF2可能是触发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因素。OSF2缺乏的鼠可造成骨细胞的缺乏,OSF2杂合性鼠则表现为骨骼发育畸形,类似于人颅骨、锁骨发育异常。

  

  3 BMP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

  

  3.1 BMP在胚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借助靶基因技术,人们对BMP在骨骼形成和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分析。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BMP在胚胎发生的3个不同阶段发挥作用:(1)在胚胎发生早期,BMP的作用是指导机体轮廓的形成及确定组织类型和轴心;(2)在随后的器官发生阶段,各种特定功能BMP在机体不同部位诱导各种骨骼结构和支撑连接组织的形成;(3)在成熟动物体内,BMP影响骨骼骨折后成功修复的能力[7]

  3.2 BMP与骨诱导:在正常骨形成与修复过程中需要3个基本条件即诱导因子、靶细胞及适宜的环境[89]。在对BMP的生物活性分析中发现,BMP的诱导成骨作用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趋化期、有丝分裂期、分化期。首先是间充质细胞发生化学趋化、聚集、分化形成软骨和骨,zui后形成骨髓。故认为BMP的靶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在一定刺激下有成骨潜能的间充质细胞。已有实验证明,无论是胚胎期还是成年期,骨组织细胞均来源于一种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并且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均是由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衍生而来的。间充质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受多种调节因子的控制,定向分化为具有各种表型的细胞。如果不受BMP等因子的作用,它在整个生命中都不会分化形成软骨和骨 。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至少可分为两个阶段:*阶段是由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前体细胞,第二阶段是由前体细胞转化为成熟的成骨细胞。BMP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就是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进而产生新生骨。BMP诱导成骨的方式主要是软骨内化骨,但也可以膜内化骨方式成骨。CaraliisKubler发现单独将成年家兔的骨外膜植入异位组织,并无骨形成,但当BMP共同植入时则出现骨组织。HorisakaBMP与羟基磷灰石载体结合后植入大鼠顶骨的骨外膜下,7天后即有软骨和骨形成。这说明骨外膜的某些细胞受BMP刺激后可以膜内化骨方式成骨。BMP还可刺激培养的骨膜细胞成骨细胞表型。

  3.3 BMP的作用机制:BMP是多效性调节因子,可对细胞趋化、分裂、分化、细胞外基质合成、维持细胞表型及凋亡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控制着骨诱导瀑布反应的几个关键步骤。BMP具体起什么作用视依赖于其浓度的阈值剂量而定:BMP-3和重组BMP-4在小剂量(f mol范围)对人单核细胞有趋化作用,刺激有丝分裂的剂量为100 pmol/L,启动分化的zui适剂量为110 mmol/LBMP在诱导软骨成骨时,在骨形成的前先有软骨形成,因此各种BMP都是软骨生成蛋白(chondrogenic protein)。肢芽中胚层细胞的软骨形成就是由BMP-4启动的。关节软骨也呈现BMP样活性,现已分离出几种活性蛋白,并分别命名为软骨衍生形态蛋白123CDMP123GDF567)。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