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订量:
DT- 1BON1000 -96 艾狄斯®骨切片
免费会员
代理商广东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通过发现市场需求来引导产品开发及引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现公司在全国(包括香港和澳门地区)均有销售网络,并在北京、南京、济南、郑州、天津等地设立了销售中心。
公司主营产品有骨代谢系列试剂、软骨分析试剂、传染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系列试剂、肿瘤系列试剂、生殖道检测系列试剂、心血管系列检测试剂、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和抗体抗原等。此外,公司还同时提供骨相关疾病动物模型及药物筛选服务,成为国内骨代谢标志物科研(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临床应用(全套解决方案)的专业服务商。
公司先后成为英国IDS公司(骨代谢和软骨分析标志物生产商)、以色列SAVYON公司(传染病检测试剂生产商)、西班牙CERTEST公司、芬兰Pharmatest公司(临床前委托研究:骨质疏松症-肿瘤-骨关节炎)、奥地利BIOMEDICA集团、以色列NUCLEIX、以色列PRONTO公司、美国PROLIANT公司(新西兰牛血清白蛋白产品)、美国IMMUNOREAGENTS公司、德国IMMUDIAGNOSTIK公司、德国MEDIAGNOST公司、美国QUIDEL公司、美国IMMUTOPICS等公司的中国代理商。
公司直接从国外进口产品,缩短国外产品到达最终用户的中间环节及时间,以确保用户快速用上国外高品质的产品。对于有温度要求的产品, 提供全程温控解决方案,让用户后顾无忧!
此外,公司还将进一步引进国内外技术和产品,协助促进中国医疗诊断装备和水平,从而提高国民疾病预防和预后能力。
【产品名称】艾狄斯®骨切片
【英文名称】Bone Slices
【货号】DT-1BON1000-96
生产产商:艾狄斯
【预期用途】
艾狄斯®骨切片用于传统染色法和培养基ELISA(CrossLaps)骨破坏重吸收的体外准确检测。仅供科研使用。
【产品简介】
骨是一种很有活力的组织,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重建。现已证实,在骨中存在一些特殊物质,能够影响到破骨细胞的活性。
每批骨切片通过重吸收检测法来测试其质量。在该检测中,由骨切片上产生凹点证明破骨能力。随后用培养基酶免吸附试剂盒Crosslaps检测上清液。只有当两项测试都呈阳性时,该骨切片才能用于进一步的重吸收检测。
破骨细胞产生凹点的活性通过人破骨重吸收方法检测。对破骨重吸收的定量分析可以采用传统的对凹点染色方法,亦可使用培养基酶免吸附检测法Crosslaps,两者关系见图1与2。
由于破骨细胞实验往往需要较大量的蛋白质,而从牛骨切片中提取的蛋白质用于96孔板,北欧生物科技公司开发了能够*适用于6,12,24,48孔板的骨皮质切片。如图3所示。
将人破骨细胞分散覆盖于牛骨皮质片上,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抗重吸收剂(A: 90 μM, B: 30 μM, C: 10 μM, D: 0 μM)。第6天取等量细胞培养上清液用于检测胶原c端交联肽(ctx)的量(培养基ELISA-CrossLaps),从骨片上转移破骨细胞并且用阻凝蛋白苏木、精染色,形成可见的凹点(图1)。
用这种6孔板大骨片(GBS)来提取破骨细胞蛋白,这些破骨细胞在骨上而非塑料上培养,对蛋白质的表达是有影响的(数据未列出)。要进行破骨细胞的基因描述实验时,我们荐用这些底物提取RNA。从骨切片分离RNA的方案和人破骨细胞的培养方案可根据要求制定。
【来源】
骨切片由牛股骨的皮质部分制成,*适合96孔板,直径6mm,大概200μm厚。
【储存】
骨切片保存于4°C下70%乙醇中。为了保持骨切片的质量,应缩短使用周期和避免室温下放置。
【处理】
建议在转移至96孔板之前,先将骨切片置于含培养基的10%血清中清洗三次。
【培养】
重吸收实验一般持续72小时(见图2)。然而在加入试剂到破骨细胞培养液中16或24小时后,就可观察到细微的变化了,甚至8小时后即可用相应方法观察到。
【特征】
与凹点染色和划线不同,培养基酶免吸附法Crosslaps不要求破骨细胞培养的终止。因此,可以从相同的骨切片中获得几个样品,从而使互换性检测特定物质影响下的破骨细胞活性成为可能。材料的处置与常见细胞培养物的处置相同。
【参考文献】
1.HENRIKSEN ET AL. AM J PATHOL 164:1537-1545 (2004).
2.HOLLBERG ET AL. EXP CELL RES 279:227-238 (2002).
3.IVASKA ET AL. J BIOL CHEM 30;279(18):18361-9 (2004).
4.KARSDAL ET AL. AM J PATHOL 166:467-476 (2005).
5.SCHALLER ET AL. J BONE MINER RES 19:1144-1153 (2004)
6.STROUP ET AL. J BONE MINER RES 16:1739-1746 (2001).